诸君和篇摩垒致师不容闭壁再绎前韵 其一
平生周伯仁,耿耿空洞腹。
翛然猿鹤姿,岂辨鸠鹰目。
仆射不解事,居士偶题木。
种柳仅成五,乐园祗可独。
皓首愧商隠,湛恩沾汉漉。
城府百无有,丘壑一已足。
讵省醉裙红,安识坠楼绿。
生经未渠谙,酒颂聊喜读。
耳热闻秦声,浪谓肉胜竹。
高阳有勍者,盛气如曲沃。
直须殿上饮,抚床径呼仆。
竞看椀挥金,几欲斗撞玉。
方丈食万钱,娉婷珠一斛。
岂复堪束带,靡徙揖郡督。
耆寿祝老饕,嘉名艳春曲。
乃知梁州萄,大胜伯始菊。
相逢作青眼,洗去尔许俗。
泠然曲寡和,尚有骑能属。
元和一渔翁,喜共学士六。
吴歈间雅奏,楚优效孙叔。
石鼎夜未央,春空云已族。
何当一会期,清驩溢寒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一生中,我像是周伯仁一样忠诚磊落,胸怀壮志却苦无施展之地。
我的姿态犹如一只悠闲的山猴,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却无法分辨世事中的善恶美丑。
如同那仆射一般,对世俗之事并不感兴趣,只是偶然在树木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在这个世界里,我只关心那些美好的事物,比如那棵仅仅长成了五棵树的柳树,还有那个只属于我的乐园。
我已经到了满头白发的年纪,却还是无法像商隐那样有所成就,只能感激生活中的一些点滴恩情。
我的内心世界虽然丰富,但对外界却一无所求,只需要一些山水的乐趣就能满足。
我从未见过那些繁华的生活场景,也没有品尝过美酒的味道,只是偶尔喜欢阅读一些关于酒的赞美之词。
我喜欢听秦地的音乐,但并不知道其中的含义,只是觉得那种激情可以让我暂时忘记一切烦恼。
我在高阳这个地方遇到了一位强者,他的豪爽之气就像曲沃之水一样汹涌澎湃。
我们直接在宫殿之上畅饮,他拍着桌子呼唤仆人,看着碗里的黄金,几乎想要与玉石一较高下。
我们的食物价格昂贵,但我并不在意,我只希望在这美好的时光里,能够与这位强者共享这快乐的一刻。
我知道梁州的葡萄比伯始的菊花更美味,我希望能够与你一起品尝这些美食,洗净我们身上的尘俗之气。
在这里,我们可以享受到清凉的音乐,还有那些骑着马的客人,他们都在享受着这个美好的夜晚。
我是元和年间的一位渔夫,我非常高兴能够与你这样的学士共度美好时光。
我们的歌声此起彼伏,就像吴地的民歌,又像楚地的优伶在模仿孙叔敖。
这个夜晚,石头做的鼎还没有冷却,春天的天空已经被云彩覆盖。
什么时候才能再有一次这样的聚会呢?让我们在清冷的酒水中尽情欢乐吧!
去完善
释义
1. 周伯仁:指周顗,字伯仁,晋汝南安城(今河南平舆南)人。曾任尚书左仆射,爱竹,世人称之为“周遗爱”。这里以周顗自比。
2. 空空:指知识渊博而性格疏旷。
3. 仆射:官职名,这里指的是尚书左仆射。
4. 题木:指在树木上题诗,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绪。
5. 种柳仅成五:形容柳树种植不多,象征自己的才德有限。
6. 乐园:指陶渊明的桃花源。
7. 商隐:指唐朝诗人杜牧,曾担任商州刺史。
8. 湛恩:深厚的恩情。
9. 汉漉:汉朝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通过选拔得到职位。
10. 丘壑:山丘和溪谷,比喻归隐之地。
11. 醉裙红:指歌舞欢宴的生活。
12. 坠楼绿:指东晋名妓绿珠,此处指代美人。
13. 生经:指佛教经典。
14. 浪谓:随意说,表示不以为然的意思。
15. 高阳:代指战国时期的赵胜,号平原君,善饮,这里借指善饮之人。
16. 曲沃:战国时韩国的城门名,这里用来形容气势磅礴。
17. 抚床:扶着床铺,表示自己还能支撑。
18. 椀挥金:指饮酒时的豪放。
19. 斗撞玉:指用玉制成的酒杯喝酒。
20. 娉婷:姿态优美的样子。
21. 束带:指整理衣冠,表示恭敬。
22. 靡徙:无目的的游荡。
23. 揖郡督:向郡督行礼,表示尊敬。
24. 老饕:指贪吃的人。
25. 春曲:春天的歌曲。
26. 梁州萄:梁州的葡萄,指代美酒。
27. 大胜伯始菊:比伯始的菊花更加美味。
28. 青眼:指对人的喜爱和重视。
29. 泠然:形容音乐优美。
30. 和:唱和,指应和别人的歌声。
31. 元和:唐宪宗年号,公元806-820年。
32. 渔翁:指唐朝诗人柳宗元,他在《江雪》中自称“渔翁”。
33. 吴歈:吴地的歌曲。
34. 雅奏:高雅的音乐。
35. 楚优:楚国的优伶。
36. 石鼎:指煎药的石鼎。
37. 春空:春天的天空。
38. 云已族:指云彩已经聚集在一起。
39. 清驩:清高的欢乐。
40. 寒醁:寒冷的美酒。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人生态度、精神追求的诗。诗人在开篇即表达了对自己一生追求的坚定信念,他将自己比作周伯仁,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正如“平生周伯仁,耿耿空洞腹”所言。诗人表示,自己虽然看似超脱世俗,却并非不能分辨善恶是非,这也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翛然猿鹤姿,岂辨鸠鹰目”。接下来,诗人借仆射和居士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态度,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隐逸之志。在诗人的眼中,世间的一切繁华皆为浮云,唯有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才是真实的满足,正如“种柳仅成五,乐园祗可独”所描述的那样。诗人以商隐自比,表达了对朝廷的愧疚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皓首愧商隠,湛恩沾汉漉”。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追求心灵自由与精神充实,而非沉溺于世俗的繁华。他讽刺了那些沉迷于声色犬马的人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城府百无有,丘壑一已足”。诗人还通过描绘酒宴的场景,展现了文人墨客之间的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耳热闻秦声,浪谓肉胜竹”。
随后,诗人通过高阳酒徒的典故,表现了自己对酒神的敬畏之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豪放个性。他歌颂了饮酒的乐趣,以及对人生的豁达态度,“直须殿上饮,抚床径呼仆”。诗人还通过描绘丰盛的酒宴,表现了文人们的高尚情操和对友谊的珍视,“方丈食万钱,娉婷珠一斛”。
最后,诗人以赞美的口吻描绘了与友人们相聚的快乐时光,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人还表示,通过这次聚会,他更加坚信自己的人生选择是正确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何当一会期,清驩溢寒醁”。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智慧和精神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诸君和篇摩垒致师不容闭壁再绎前韵 其一》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郑清之(1176-1251)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宁宗年间(1194-1224),正值南宋末年,金朝南侵,国家形势严峻。郑清之作为朝廷大臣,积极主张抗金,并对国家的治理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在这个时期,郑清之的政治生涯颇为曲折。他曾历任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要职,但在宋宁宗去世后,由于权臣史弥远的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员。然而,他始终坚守忠君报国之志,关注国家大局,积极建言献策。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外有强敌压境,国家形势岌岌可危。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郑清之与其他有识之士一道,主张积极抵抗,加强国防建设,并提倡改革政治制度,以振兴国家。然而,他们的努力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与支持,这使得郑清之在诗歌中表现出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朝廷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