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书事 其四
束发能缀文,未解知其奥。
修绠汲渊源,所得是潢潦。
年来三折肱,逢人漫称好。
古意愈简淡,新说恣颠倒。
如何十日曝,只望阴雨膏。
闭门觑天功,时至学自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轻就能写文章,但尚未理解其中深奥之处。
用绳子汲取深潭之水,得到的不过是些表面的东西。
近年来虽然有些经验和收获,但跟人聊起来总觉得还不够好。
古人的看法越来越简单朴素,现在的说法却层出不穷。
如何像在阳光下暴晒十天那样坚持,只愿等待时机自然成功。
关上门审视自己,时光到了,学问自然得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束发:古代指少年。
2.能缀文:善于写作。
3.解:理解。
4.其奥:其中的深奥道理。
5.修绠:引水的水管,比喻寻求学问。
6.汲:汲取。
7.渊源:水的源头。
8.潢潦:指普通的水流,与“渊源”相对。
9.三折肱:多次失败,积累经验。
10.漫:随便。
11.古意:古人的主张或看法。
12.简淡:简单平淡。
13.新说:新的主张或看法。
14.恣颠倒:随意颠倒是非。
15.十日曝:在阳光下暴晒十天。
16.阴雨膏:春雨滋润万物。
17.闭门:关上门。
18.觑:看。
19.天功:自然的恩赐。
去完善
赏析
《岁时书事 其四》这首古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在诗词创作上的感悟和心得。诗人首先提到自己年轻时虽然能够写作诗文,但并不了解其中的奥妙。接着描绘了他在探索诗词之源的过程中,虽然有所收获,但也显得浅薄粗俗。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领悟到了诗词的真谛,开始认识到古人的简约诗风以及新说的误导性。
最后两句“如何十日曝,只望阴雨膏。闭门觑天功,时至学自到。”表明了作者的看法:优秀的作品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磨练,就如同农作物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雨水一样。而闭门修炼、时刻观察自然之道,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待时机成熟,学问便能水到渠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岁时书事 其四》是南宋诗人张侃创作的一首描绘新年景象的古诗。此诗约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正值南宋晚期。当时国家局势较为稳定,但民间仍时有战乱和纷争。
在张侃一生中,他曾出任太学正、知县等职,后因不愿阿附权贵而辞官退隐,遂寄情山水、诗歌,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闲居生活中对年节习俗的细腻观察和感悟。
在这个时期,南宋文化繁荣,诗词艺术高度发展,许多文人士大夫以诗为友,切磋交流。张侃受此氛围熏陶,广泛结交朋友,他们互相欣赏对方的诗作,互相学习进步,从而使他的诗歌创作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岁时书事 其四》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可以概括为:诗人身处南宋末期,在国家相对稳定的时期度过了他的一生。虽未能实现政治抱负,但他将个人情感寄托于山水诗篇之中,成为一位杰出的诗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