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乱山叠叠水泠泠。
南北短长亭。
客路如天杳杳,归心能地宁宁。
春光荏苒花期,冷落酒伴飘零。
鬓影黄边半白,烧痕黑处重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起伏的山峦伴随着流水潺潺。
有北有南,一座座短长亭。
旅途漫长无边,思乡之情在心底安定。
春光易逝花儿盛开,却无人相伴共享花期的欢愉。
黑发中已夹杂些许白发,烧伤的痕迹已经重生新绿。
去完善
释义
1. 朝中措:是宋词的一种体式。
2. 石孝友:南宋著名文人,以诗画闻名。
3. 乱山叠叠:形容山峦连绵不断。
4. 水泠泠:指流水声或水流清澈的样子。
5. 南北短长亭:古代设在官道旁供人休息的地方,常见于诗词中以表达离愁别绪。
6. 客路如天杳杳:形容旅途遥远,难以追寻。
7. 归心能地宁宁:表示想要回家的心情非常急切。
8. 春光荏苒花期:指春天时光流逝,花季已过。
9. 冷落酒伴飘零:表示饮酒作乐的生活已经结束,朋友们也都各奔东西。
10. 鬓影黄边半白:描述头发变白的过程,意为头发渐白。
11. 烧痕黑处重青:指草木烧焦后又重新生长出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身处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却仍然无法排解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乱山叠叠水泠泠”一句,通过描述山脉的层峦叠嶂和水流的清脆之声,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美丽与宁静。然而,这美丽的景象却无法掩盖作者内心的忧虑。接下来的“南北短长亭”,暗示了作者的漂泊不定,无法找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客路如天杳杳,归心能地宁宁”两句,表达了作者在漫长的旅途中感受到的孤独和迷茫。尽管归心似箭,但道路漫长而渺茫,让作者无法找到归宿。
下片继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时光以及作者的忧虑。“春光荏苒花期,冷落酒伴飘零”,春天是美好的,但也是短暂的,花儿很快会凋谢,朋友们也会离散。这里透露出作者对时间的无奈和对朋友的思念。
“鬓影黄边半白,烧痕黑处重青”则进一步刻画了作者的形象:虽然年纪尚轻,但鬓角已经泛黄,显示出岁月的痕迹;而山间的烧痕虽然已经变黑,但在新的绿意之下又重新焕发生机。这里的意象既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感慨,也透露出他坚韧的生活态度。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作者自身形象的刻画,传达了作者在漂泊生活中的孤独、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让我们更加理解和同情这位诗人的处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朝中措》是宋代词人石孝友的一首词,创作于公元11世纪前后的宋朝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盛世,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文学创作受到朝廷重视,特别是词这种艺术形式,在文人雅士中风靡一时。
石孝友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时代,他才华横溢,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然而,尽管他有着较高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得到实现。这使他感到抑郁不得志,进而转向文学创作寻求寄托。这首《朝中措》便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石孝友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他的孤独、忧郁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及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思绪。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他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眷恋,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词充分体现了石孝友的个人情感和他的时代精神,使其成为了宋代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