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
骀荡风光将欲暮,柔条系日萦霏雾。
寂历闲庭芳草路,眉开青眼多情度。
脉脉依依愁不茹,欲翔未定邅容与。
体轻委蜕韶华去,飘泊晴天离又聚。
高低上下当何住,卷春匪蹴毬先赴。
小院深沈铺月素,卿云蝉逐凌波步。
扑樕追随无定处,冰霜峭觉回寒沍。
梁王有客能辞赋,苍凉雪苑知谁诉。
浮玉神山攻宝璐,屑屑虚花奈凭据。
还思道蕴惊人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好的风景即将结束,柔软的枝条将太阳缠绕在雾气中。寂静的小院和芳草地之间,舒展着深情的眼睛。忧愁地默默相对,想要飞翔却又犹豫不定。轻盈的身体随着时光流逝而离去,在晴空中漂泊相聚。他们应该在何处停留,春天的气息如球般扑面而来。小院的深处洒满月光,彩云和蝉追逐着波浪般的脚步。他们在不停地追寻,在冰雪和寒风中找到归宿。梁王有一位能写辞赋的客人,谁知道他在雪苑中的苍凉之情?浮云神山隐藏着珍宝,那些空虚的花儿如何能作为依靠?还会想起道蕴那惊人的言语。
去完善
释义
1. 骀荡:指春天的风和日丽,这里用来形容春光美好。
2. 柔条:柔软的枝条,这里指柳树的枝条。
3. 系日:连接太阳,形容阳光透过柳絮形成的景象。
4. 寂历:寂静,孤独。
5. 闲庭:安静的庭院。
6. 芳草路:长满香草的小路。
7. 青眼:眼睛,这里用来形容柳絮如眉开眼笑的样子。
8. 脉脉依依:形容柳絮轻盈飘动的样子。
9. 不茹:不受容纳。
10. 未定:不确定。
11. 邅容与:徘徊不定,犹豫不决。
12. 委蜕:舍弃躯壳,这里指柳絮随风飘落。
13. 离又聚:离开之后又重新聚集。
14. 当何住:应该如何停留。
15. 卷春:指春风吹拂的景象。
16. 蹴毬:踢球,这里用来形容柳絮在空中飘动。
17. 小院深沈:形容院子幽深安静。
18. 铺月素:月光洒满地面。
19. 卿云:彩云,这里用来形容柳絮。
20. 凌波步:形容柳絮在空中飘动的样子。
21. 扑樕:形容柳絮飘动的样子。
22. 无定处:没有固定的地方。
23. 峭觉:陡峭的感觉。
24. 回寒沍:寒冷的天气。
25. 梁王:指汉朝的梁孝王刘武。
26. 苍凉雪苑:形容雪后的景色。
27. 浮玉:指苏州的灵岩山。
28. 攻宝璐:指创作诗歌。
29. 屑屑虚花:形容柳絮虚无缥缈。
30. 奈凭据:无奈地作为凭据。
31. 道蕴:指东晋女文学家谢道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柳絮的美丽和孤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首先,作者以“骀荡风光将欲暮”开篇,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即将结束的美景氛围。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描述柳絮的形态、姿态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展现了柳絮轻盈、柔弱却又坚韧的品质。
在诗中,薛季宣运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如“柔条系日萦霏雾”,形象地刻画了柳絮轻轻柔柔的形象;“脉脉依依愁不茹”,则写出了柳絮在空中飘摇的无依无靠之感;而“高低上下当何住”,更表现出柳絮无目的、无定所的漂泊命运。这些比喻既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也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柳絮的生存状态。
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柳絮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展示了它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力和生命力。例如,在“小院深沈铺月素,卿云蝉逐凌波步”中,薛季宣描绘了夜晚月光下,柳絮在寂静的小院中随风起舞的场景;而在“冰霜峭觉回寒沍”一句中,他又通过描绘柳絮在寒冷环境中的坚强生存,表现了其顽强的生命意志。
这首诗以柳絮为主题,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对柳絮的命运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通过这样的描绘,薛季宣成功地传达出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柳絮》是南宋诗人薛季宣的一首词。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通过柳絮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5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民生疾苦。薛季宣作为一位文人雅士,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颇有些坎坷。他曾经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不满当时的政治环境,辞去了官职,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和文化事业。
在薛季宣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金、宋对峙的时期。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下侵扰,南宋朝廷被迫偏安江南一隅,政权岌岌可危。在这个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投身于抗金运动,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国家的命运。薛季宣虽然未能直接参与抗金斗争,但他的诗歌作品却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