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丁乐道分翠轩

标题包含
题丁乐道分翠轩
十亩清阴隔短墙,幽香端许借余光。 修篁戛玉乱垂影,佳木屯云巧著行。 隐几助成春草梦,卷帘饶占比窗凉。 谁知靖节心源冷,独眄庭柯兴味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很抱歉,我无法找到关于"廖刚"的具体信息。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名字在公开资料中的出现频率较低,或者您提供的信息不够详细。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信息,例如他的职业、年代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去完善

译文
这是一首描述春日景象的诗。请让我为您翻译成优雅的现代白话文: 十亩宽敞的绿荫隔开了短墙,清幽的香气似乎可以传得更远。挺拔的竹子如同碧玉般翠绿,影子错落有致;美丽的树木仿佛聚集着云朵,排列巧妙。倚靠在茶几上让人如入春草梦境,卷起窗帘还能感受到比窗户更清凉的空气。谁能知道靖节先生内心清冷呢?只有独自观赏庭院里的树木时,兴致才会更高。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丁乐道分翠轩》:这首诗的题目,描述的是作者在丁乐道的“分翠轩”里看到的景色和感想。 2. 十亩清阴:指大片的竹林,这里指代丁乐道的庭院。 3. 隔短墙:通过短墙看到对面的景象。 4. 幽香:形容竹子清香的味道。 5. 端许:可能,或许。 6. 余光:指其他事物的微弱光线。 7. 修篁:长长的竹子。 8. 戛玉:形容竹子被风吹动的声音如击打玉石一般清脆。 9. 乱垂影:竹子随风摇曳的影子。 10. 佳木:好的树木,这里指挺拔的松树。 11. 屯云:聚集在一起的云彩。 12. 巧著行:巧妙地排列在一起。 13. 隐几:依靠在茶几上休息。 14. 春草梦:春天的梦境,象征着希望和美好。 15. 卷帘:拉起窗帘。 16. 饶比:比较起来。 17. 窗凉:窗户带来的清凉感觉。 18. 谁知:有谁知道。 19. 靖节心源:靖节指的是陶渊明,这里借用陶渊明的名号来描述诗人的心境。 20. 冷:安静,冷静。 21. 独眄:独自看向远方。 22. 庭柯:院子里的树。 23. 兴味长:兴趣浓厚。
去完善
赏析
《题丁乐道分翠轩》是宋代诗人廖刚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抒怀的诗。该诗通过对“分翠轩”周围环境的描述,展示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同时,通过提及陶渊明(靖节)的形象,揭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首联以十亩竹林与围墙相隔的清幽景象为开篇,点明了“分翠轩”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这句诗让读者想象出一幅绿意盎然、宁静祥和的画面。接着,诗人提到树木的香气从轩中传出来,这种香气让人感到舒适,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颔联则着重描绘了竹子和树木的姿态。竹子敲击石头发出清脆的声音,阳光透过竹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而树木犹如天上的云朵一样排列整齐,展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颈联通过隐几(靠在茶几上)休息联想到春草的梦,暗示春天已经来临。而当卷起窗帘时,窗外透进来的微风让人感受到丝丝凉意,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氛。 尾联诗人通过描绘陶渊明的形象,表达了向往田园生活的心境。陶渊明在古代被誉为“靖节”,他的诗歌中经常流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和对乡村风光的热爱。这里诗人以陶渊明作为参照,暗示自己也有着同样的心境,希望能在这片美丽的自然风光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宁静致远的自然景色,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丁乐道分翠轩》是宋代诗人廖刚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54年左右,正值宋朝南渡之际。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的思想感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诗歌创作也呈现出一种忧虑、怀旧、祈盼的精神风貌。 廖刚本人曾担任北宋朝的监察御史,在朝廷中直言敢谏,有很高的政治声望。但在南渡之后,他被迫辞官归隐,内心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丁乐道的分翠轩美景,借以抒发自己无法实现抱负的苦闷心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民众对于恢复昔日繁华的渴望和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