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山
有山昔飞来,神怪安可测。
万壑鼓风雷,千岩为羽翼。
胡为忽移徙,到此无倾侧。
灵越得奇峰,瑯琊失遗迹。
烟云随而至,杉篁古所植。
如何草创时,躺作瞿昙宅。
闻之有苾蒭,岁久苦刓刻。
凿声响深崖,火烬淬层壁。
平为土木基,蔑有苍翠色。
金粟千亿身,窣堵百余尺。
回廊尽复叠,寸地无闲隙。
一聚红尘中,万瓦青烟羃。
成彼有为善,斯可长太息。
我试来寻山,山形俱变易。
方念此崭绝,安得如往昔。
不谓山之足,下落言偃室。
知是骞翥时,于兹堕岩石。
屹尔画疆畔,其谁敢侵蚀。
随宜得形胜,触目见崷崒。
小桂结沈阴,清露有疏滴。
巾履日可赏,琴樽雅成饰。
多谢对幽岑,亦足开烦臆。
若在祇园间,岂更存余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山仿佛是突然飞来的,神异之处难以测量。
万千山谷如同擂鼓般鸣响风声雷声,千层石岩化为它的羽翼。
为何忽然迁移到此地,如此安稳没有倾斜。
这里的灵山秀水得到了奇特的山峰,琅邪山的踪迹却已消失。
云雾随之而来,古老的杉树竹丛种植在此。
不知何时开始,这里成为了佛家的居所。
听闻山中有着苾刍僧侣,经过长久的时间已经艰苦不堪。
凿子凿击的声音在深山中回荡,火星溅落在层层的石壁上。
平地成为了土木建筑的根基,不再有翠绿的颜色。
金色的粟米塑出千万个佛陀的身形,塔寺高度超过百尺。
曲折的回廊重重叠叠,寸土之间都没有空闲的地方。
在这红尘世界的一角,屋顶上的青烟袅袅升起。
成就了这些有所作为的美好事物,真是让人深深地叹息。
我试着来寻找这座山,山的形态都已改变。
正想着这险峻的山峰,如何能像过去一样美丽。
没想到在山脚下,竟然有言偃曾经居住的地方。
知道了这是凤凰展翅翱翔的时候,从这里飞落至石头上。
坚定地划分了疆界,又有谁敢前来侵犯。
随地适宜找到了地形优势,目光所及都是高耸的山峰。
小桂树上结满了沉沉的绿荫,清晨的露水滴落下来。
每天都可以欣赏这样的景致,琴声和酒杯都成了雅致的装饰。
非常感谢这片幽深的山林,也可以让烦躁的心情得以舒展。
如果这是在祇园精舍之间,又怎能留下更多的绿意呢。
去完善
释义
1. "飞来山":指飞来峰,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前。相传是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圆寂后,用自己的身体化为这座山峰。
2. "神怪":神秘莫测的力量或事物。
3. "万壑":山谷、溪涧的总称。
4. "羽翼":鸟类的翅膀,这里指代山脉的山石。
5. "胡为":为什么。
6. "灵越":古地名,即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
7. "琅玡":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东南部沿海一带。
8. "遗迹":古人遗留下来的痕迹。
9. "烟云":云雾缭绕的景象。
10. "杉篁":杉树和竹子,这里指古老的植被。
11. "草创":初步建立。
12. "瞿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姓氏。
13. "苾蒭":比丘,出家修行的人。
14. "火烬":燃烧后的灰烬。
15. "金粟":金色的小米,这里比喻佛的金身。
16. "窣堵":塔楼。
17. "回廊":曲折环绕的走廊。
18. "青烟羃":烟雾弥漫的景象。
19. "成彼有为善":成为那些有为之人的善行。
20. "不谓山之足":没想到山的底部。
21. "言偃室":孔子弟子言偃的故居,位于江苏苏州一带。
22. "骞翥":飞起、腾飞的意思。
23. "屹立":高耸直立的样子。
24. "疆畔":边界、界限。
25. "侵蚀":自然界或人为的原因使物体逐渐消磨损失。
26. "随宜":顺其自然、因地制宜。
27. "小桂":指桂花。
28. "沈阴":浓重的阴影。
29. "琴樽":弹琴与饮酒,表示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
30. "烦臆":心中的烦恼。
去完善
赏析
《飞来山》蒋堂:此诗描绘了飞来山的奇特景观及其历史变迁。诗人通过对飞来山神话传说的叙述,表达了对其神秘性和自然美景的赞赏。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于宗教信仰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笔力遒劲,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哲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飞来山》是宋代诗人蒋堂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初期,大约公元960年至1020年之间。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诗人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在《飞来山》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飞来山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然而,在蒋堂的生活时期,他的人生际遇并非一帆风顺。他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落第,直到四十多岁才考中进士。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文学的热爱。在他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多个官职,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百姓的关心和对国家的忠诚。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宋朝初年的社会风貌。这个时代的人们注重儒家伦理道德,尊重知识,热爱自然。同时,这个时代也存在着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官僚腐败的现象。但总的来说,这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