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客入延绥

标题包含
送客入延绥
秦山东接太行山,山外黄河天际还。 绿树连云看不尽,雁声飞过玉门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秦国东部有座泰山与太行山脉相连,山脉之外是蜿蜒曲折、横跨天边的黄河。一片绿意盎然的树林和缭绕的云朵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画卷。大雁在空中掠过,它们飞向遥远而神秘的古都玉门关。
去完善
释义
1. 秦山:此处指的是陕西省的山脉。 2. 太行山:中国北部的重要山脉之一,东起河北平原,西抵山西高原。 3. 天际:天边的意思。 4. 黄河:中国的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公里。 5. 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的一座古代关隘。
去完善
赏析
王铎的这首《送客入延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川景象。诗的开篇“秦山东接太行山”,展现了辽阔的地域视野,将读者的思绪引向远方的河山。紧接着,诗人用“山外黄河天际还”描绘了黄河浩渺的景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浩渺。 在诗的第二句中,诗人运用了“绿树连云看不尽”的意象,既形象地展现了树木的葱郁茂盛,又巧妙地传达出山峦起伏、层峦叠嶂的景致,使读者仿佛能闻到清新的草木气息,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最后一句“雁声飞过玉门关”则赋予这首诗以深远的意境,不仅揭示了季节变换的信息,同时也寓意着朋友间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崇祯年间,时局动荡不安。这一时期的王铎作为著名书法家和诗人,其在朝为官的生涯中也经历了许多坎坷。期间,他为百姓声张正义、关注民生,逐渐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这首《送客入延绥》,作于明朝崇祯末年。诗中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惆怅和对戍边将士的关切之情。诗中写道:“车马遥闻笳鼓喧,青袍今到驻征轩。九原何处防秋戍,万里无云天。”其中,“青袍”指官员所穿之服,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关心国事的态度。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当时边境战事不断,民不聊生。这也反映了作者在明朝末年的忧虑和责任感。 在历史上,延绥是明朝时期的一处军事重镇,位于今天陕西省北部。这首诗中提到的“九原”,指的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战场,这里曾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征战的要地。作者以此暗示了当时的边防紧张局势。 总体而言,《送客入延绥》这首诗是在崇祯末年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时局的担忧以及对戍边将士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