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往会亭

标题包含
往会亭
篱落萧条野屋贫,荒凉冷日起风尘。 如何树树秾花发,三月城边不见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萧条稀疏的篱笆和贫穷的小屋里,孤独的我面对着荒凉的早晨和寒冷的风沙。然而,为何在这样的地方,每一棵树上都繁花似锦,而在三月的春光中,我却看不到丝毫的春意呢?
去完善
释义
1. 篱落:篱笆。这里用来形容山野之地的环境。 2. 萧条:冷落,不热闹。 3. 野屋:乡村的房屋。 4. 荒凉:人烟稀少,环境荒芜。 5. 冷日:冷落的太阳,形容天气阴沉。 6. 风尘:尘土飞扬,形容环境脏乱。 7. 如何: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8. 树树:每棵树。 9. 秾花:盛开的花。 10. 三月:农历三月,春天的季节。 11. 城边:城市周边。
去完善
赏析
《往会亭》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早春景象,展现了作者在繁华与萧瑟之间的独特感受。诗中的“篱落萧条”、“野屋贫”和“荒凉冷日”等词句,形象地描绘出一派凄清荒凉的早春氛围。然而,诗中又写道:“如何树树秾花发”,突显出虽然环境萧条,但仍有浓郁的春色存在,这种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最后两句“三月城边不见春”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春天终究会来临。整首诗情感深沉,艺术手法高超,使读者陷入深深的沉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铎的《往会亭》是清朝初年的作品。诗人王铎在明末清初这段时间生活跌宕起伏,经历了明朝灭亡、南明弘光政权成立及覆灭等重大历史事件。在这首诗中,王铎表现出了对生活的厌倦和痛恨。此时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处于明清之交的历史变革时期,民生疾苦,战乱频仍,使王铎对生活和社会现状充满忧虑和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