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寺中闻射因成

标题包含
寺中闻射因成
殿宇时闻燕雀喧,虚庭尽日少人行。 孤吟独坐情何限,时喜风传中鹄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殿堂时常听到燕雀的喧闹,空旷的庭院整日里鲜有人行走。独自吟咏、静坐之时情感无限,不时喜悦地听到风吹过天空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寺:寺庙,这里指作者所在的寺庙。 2. 闻射:听到射箭的声音。 3. 因成:由此创作。 4. 殿宇:宫殿和庙宇,这里指寺庙的建筑。 5. 时闻:时常听到。 6. 燕雀喧:燕雀的喧闹声。 7. 虚庭:空旷的庭院。 8. 尽日:整天。 9. 少人行:人很少行走。 10. 孤吟:独自吟咏。 11. 独坐:独自静坐。 12. 情何限:情感无穷无尽。 13. 时喜:时不时地喜欢。 14. 风传:随风传来。 15. 中鹄声:射中箭靶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中所闻所见,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首句“殿宇时闻燕雀喧”写寺庙中的喧闹景象,通过燕雀的啼鸣表现出了寺庙的生机与活力。第二句“虚庭尽日少人行”则描述了寺庙庭院空旷无人,与第一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静与动的结合,使诗人更加沉浸在内心的思绪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孤吟独坐情何限,时喜风传中鹄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诗人孤独地吟诗、静坐,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思绪。而突然间,他听到了远处传来射箭命中目标的声音,这令他感到欣喜。这一瞬间的变化,反映了诗人从沉思冥想中解脱出来,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以及对诗人内心情感的刻画,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歌既有深沉的内蕴,又不失生动的情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成化五年(1469年),丘濬游历寺院时,听闻士兵操练射箭之声,因此联想到边关战争,心中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寺中闻射因成》:“寺中闻射猎,将士列西东。无复烽烟事,何须旗帜红?……烽烟无尽日,生民有几重?尚想皇唐世,四方无战攻。” 在明朝成化年间,尽管国家相对太平,但边疆问题依然存在。丘濬作为一个文人,对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生活有着深深的忧虑。他希望在盛世之中,四境能够实现真正的和平。这一时期的丘濬,正在科举考试中展现出卓越的才华,他对国家事务的关注和热情溢于言表。这首诗反映了他对国家和平的向往,以及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