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伏羌伯
一代知名将,三边屡建功。
帝怜何力义,人比<禾它>侯忠。
异鸟鸣牙上,盘蛇堕镜中。
九原终不作,大树起悲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代名将,战功卓著
皇帝赏识他的忠诚,人们赞美他的勇敢
像鸟一样一鸣惊人,像是巨蛇落在明镜之中
英雄落幕,英雄不再,大风起兮云飞扬
去完善
释义
1. 挽:追悼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2. 伏羌伯:指明朝将领仇钺,他是凉州卫(今甘肃武威市)人,封爵为“伏羌伯”。
3. 一代:指仇钺在那个时代有很高的声望。
4. 三边:指陕西的三边地区(今陕西榆林、延安等地),这里是明初主要的战事发生地。
5. 何力义:指唐朝名将契必何力,他一生坚守正义,是忠诚的典范。
6. <禾它>:字打错,应该是“铫”,古代一种铜制烧水壶。这里指西汉的名将铫期,他因坚守城门,救了全城人的性命而受到人们的称赞。
7. 九原:传说中的地名,指死去的人的葬身之地。
8. 大树:比喻仇钺这样的有德行、有担当的官员。
9. 悲风:形容哀伤之情如同风吹落叶,令人悲伤。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诗,通过描写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以及他生前的功绩来表达对逝者的敬重和怀念之情。“一代知名将,三边屡建功”展示了逝者英勇奋战的形象;“异鸟鸣牙上,盘蛇堕镜中”则暗示了战斗中死亡的悲壮场景;最后的“九原终不作,大树起悲风”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英雄离去的悲痛和对战争的忧虑。全诗以生动的描绘传递出深沉的情感,值得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成化初年,丘濬因母丧服除,回到家乡琼山,编修府志。其间赴筵席于伏羌伯程信家,意外获赠一张古琴,丘濬抚琴挥毫,即兴作下《挽伏羌伯》一诗。此期间,丘濬过着平淡的生活,寓情山水,诗酒自娱。然而,明朝成化年间世风日下,官场腐败,丘濬虽然身处其中,却保持洁身自好,独善其身的态度,这也反映出他的人生价值观。在这首诗中,丘濬对友人的离世感到哀痛,更以此抒发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