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乐
帘卷窗明,听杜宇乍啼,漏声初绝。乱云收尽,天际□留残月。奈相送、行客将归,怅去程渐促,霁色催发。断魂别浦,自上孤舟如叶。
悠悠音信易隔。纵怨怀恨语,到见时难说。堪嗟水流急景,霜飞华发。想家山、路穷望睫。空倚仗、魂亲梦切。不似嫩朵,犹能替、离绪千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窗外明亮的阳光从窗帘中透出,杜鹃鸟突然鸣叫起来,深夜的时光已经慢慢结束。乌云散尽,天空仅留下一弯新月。可惜离别的时候到了,远行的旅者即将起程,分别的时间在催促着他们,晴朗的天空似乎也在催促着离去。一个人在渡口独自登上小船,心中满是离别的愁绪。
信息传递虽然容易,但许多的情感和抱怨到了见面的时候却难以言表。感叹时光匆匆,自己的头发已渐渐变白。家乡的那条路在视线里渐行渐远,只能靠着栏杆,魂牵梦绕着故乡。无法像那些嫩绿的枝叶,还能够承载着千丝万缕的离愁。
去完善
释义
1. 帘卷窗明:窗户打开,阳光明亮。帘:窗帘;卷:打开;窗明:明亮的窗户。
2. 杜宇:杜鹃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杜宇常被视为思乡的意象。
3. 漏声:古代计时器滴水之声。
4. 相送:送别。
5. 行客:指将要离去的人。
6. 怅:惆怅,心情失落。
7. 去程:离去的旅程。
8. 霁色:雨后天晴的景象。
9. 断魂别浦:离别的地方让人断肠。
10. 孤舟如叶:形容船只非常小。
11. 悠悠:遥远。
12. 音信易隔:消息容易隔断。
13. 怨怀恨语:充满怨气和仇恨的话语。
14. 到见时难说:等到相见的时候难以说出。
15. 堪嗟:感叹。
16. 水流急景:比喻时间流逝得很快。
17. 霜飞华发:白发苍苍。
18. 家山:故乡。
19. 路穷望睫:在道路的尽头眺望。
20. 倚仗:依靠。
21. 魂亲梦切:梦中思念亲人。
22. 不似嫩朵:不像花朵那样娇嫩。
23. 替:代替。
24. 离绪千结:离别时的复杂情绪。
去完善
赏析
《三部乐》是北宋词人方千里的一首词,描述了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首句“帘卷窗明”以窗帘和窗户为引子,带出接下来的场景——杜鹃鸟刚刚停止啼鸣,滴漏声也渐渐消失,这是黎明时分,而也是分别的时刻。“乱云收尽,天际留残月”则用广阔的天空来描绘离别的景象,体现了分别的哀愁情感。词人在此营造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并且通过对杜宇(杜鹃鸟)的描绘,赋予了这首词更为深远的含义:杜鹃鸟的叫声常常被认为是对故乡的呼唤,而词人在这个时刻听到杜鹃的叫声,或许是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家在外的哀愁。
下阕则更多描述了分别之后的心情。首先描绘了分隔两地的消息难以传递,即使有再多的抱怨和遗憾,到了见面的时候也难以言说。感叹时间如同流水般快速流逝,自身也满头白发了。词人对于家乡的渴望更是无法抑制,想念家乡那遥远的路途,只能依靠记忆和梦境来亲近亲人。末句通过对比花朵的新生和老去的形象,表达了无论是新鲜的嫩叶还是花朵都无法代替心中的离愁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部乐》是南宋词人方千里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中期。在南宋时期,中原沦陷,朝廷偏安江南,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压力。
在这期间,方千里作为南宋文人,目睹了国家山河破碎的现实,深感忧虑。他曾经担任过知州、通判等地方官职,但始终未能实现重整山河的抱负。晚年辞官回乡,寄情于山水之间,以词抒怀。
在《三部乐》中,方千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时局的无奈。他用“怨漏催”、“梦断难续”等词语描绘出时光的流逝和理想的破灭,反映出当时文人在民族危机下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