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登永安寺

标题包含
春登永安寺
宿雨忽开雾,凭高散旅愁。野烟啼翠鸟,庭草卧青牛。怪石尖于剑,长杉高过楼。尚怀登绝顶,东北望杭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宪,字思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麾下的大将。他生于北宋末年,具体生年不详,卒于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 张宪原为河北西路兵马都监,后归顺岳飞,成为其得力助手。在岳飞的指挥下,张宪参与了多次对金作...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一夜的雨后,雾气突然散去,站在高处可以消散旅途的愁绪。田野里的烟雾中,翠鸟在啼叫;庭院的草地上,水牛在休息。奇形怪状的石头像剑一样尖锐,长长的杉树比楼房还高。此刻还在想象登上山顶的时刻,从东北方向眺望杭州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宿雨:经夜未消的雨。 雾:雾气。 开:消散。 凭高:登高望远。 高:高处。 野烟:田野上的雾气。 啼:鸣叫。 翠鸟:绿色的鸟类,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象征生机与活力。 庭草:庭院里的草。 卧:躺下休息。 青牛:青色的牛。 怪石:奇特的石头。 尖:尖锐。 于:比。 剑:古代兵器。 长杉:指高大的杉树。 高过:高于。 楼:房屋。 尚怀:仍然怀念。 登绝顶:登上山顶。 东北:方位名词。 望:远看。 杭州:中国浙江省杭州市。
去完善
赏析
《春登永安寺》描绘了春雨初霁、山间雾气弥漫的景色。开篇便以“宿雨忽开雾”的气象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身临其境。随后诗人以“凭高散旅愁”一句体现了登高望远、排忧解愁的心境。紧接着的四句诗句,分别描述了田野中翠鸟鸣叫,庭院里的青牛静卧等景象,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宁静的山水画。诗中还提及了奇特的石头如剑一般尖锐,高大的杉树超过了楼台等景致,展现出山景的独特魅力。最后两句“尚怀登绝顶,东北望杭州”表达了诗人渴望继续攀登、欣赏更远处的风光的愿望。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季山林之美,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渴望领略自然美景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登永安寺》是明朝诗人张宪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初年,正值国家昌盛、经济繁荣的时期。此时,张宪身为一名文人士大夫,对国家的繁荣景象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对自己人生的际遇深感庆幸。 张宪生活在明朝初期,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明成祖朱棣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如设立东厂、加强对北方边境的防御等,使国家实力得到了加强。此外,明朝还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使得文人墨客有了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宪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自然对国家的繁荣昌盛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人生际遇方面,张宪在明朝初期以文才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作品受到朝廷的赏识,被任命为官员。这使得他在政治地位上有所提升,也为他的人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然而,随着明朝社会的变迁,科举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文人士大夫的地位也逐渐下降。这使得张宪在人生后期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春登永安寺》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包含了明朝初年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张宪的人生际遇。在国家繁荣昌盛的背景下,张宪作为一名文人士大夫,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这种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明朝初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