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潇洒亭

标题包含
潇洒亭
郡因贤守得佳名,水态山光会此亭。 云外僧归穿竹坞,日边鸥下集沙汀。 浮梁倒影横雌霓,宝塔张灯叠万星。 不独班春行田野,重缘香火叩禅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地区因为有一位贤明的官员治理而获得了美好的名声,那里的水景和山色共同组成了这座亭子。远处竹林间,和尚们穿过竹林返回到寺庙;岸边的水面上,海鸥群起降落觅食。浮梁上的倒影犹如悬挂在天空中的彩虹,宝塔上点亮的灯火如同星辰堆叠。不仅仅是为了观赏春季田野的美丽景色,也是为了探寻那些与信仰相关的佛教奥秘。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郡:指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宋代的某个州。 2. 贤守:指有才干和德行的郡太守,此处是对吕希纯的赞美。 3. 水态山光:指水的各种形态和山的各种风光,这里用来形容潇酒亭的美景。 4. 云外僧归穿竹坞:形容僧人从远处归来,穿过竹林小径。 5. 日边鸥下集沙汀:指鸥鸟从太阳的方向飞下来,落在沙滩上。 6. 浮梁:古代的一种桥梁,这里是指建在水面上的桥梁。 7. 倒影横雌霓:形容水面上的桥影如同彩虹般美丽。 8. 宝塔张灯叠万星:形容夜晚的宝塔亮起灯光,像星星一样闪烁。 9. 班春:古代一种春天的仪式。 10. 田野:田野中的庙宇。 11. 重缘香火叩禅扃:再次来到寺庙烧香拜佛。
去完善
赏析
《潇洒亭》是宋代诗人吕希纯所著。这首诗描述了潇洒亭周围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联点明潇洒亭的由来和地理位置;颔联描绘了僧侣归途的景象和鸥鸟聚集的沙滩;颈联通过描绘浮梁倒影和宝塔灯光展现出亭子周围的美景;尾联则表达了对这里风景的热爱,以及内心深处的禅意。全诗韵律和谐,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和对自然和谐的渴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潇洒亭》是北宋时期著名诗人吕希纯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的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吕希纯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同时也反映了北宋时期的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在当时,北宋王朝正处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吕希纯作为一位士大夫,对儒家思想有着深厚的信仰,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 此外,北宋时期的社会风气较为宽松,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频繁,这也为吕希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他的笔下,潇洒亭成为了一个象征,代表着他对自由、超脱的精神世界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