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民表圆同庵

标题包含
民表圆同庵
翠竹庵前久不疑,雨花岩畔更忘机。 何人得似江居士,在定时多出定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竹庵前的景色长久以来都让人不感到怀疑,雨花石边的氛围更让人忘却世俗烦恼。谁能够像这位江居士那样,在禅修时常常出定却又能保持内心宁静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翠竹庵:地名,指翠竹环绕的寺庙或庵堂。 2. 不疑:没有怀疑,表示对某事深信不疑。 3. 雨花岩:形容布满像雨点般大小石头的山岩。 4. 忘机:忘却世俗纷扰,这里指心境宁静。 5. 何人:什么样的人。 6. 江居士:指的是江淹,南朝梁代著名文人,这里代指有学问的人。 7. 在定时多出定稀:在禅定时,经常出定很少入定,比喻一个人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和研究。
去完善
赏析
《民表圆同庵》是宋代诗人吕希纯的一首描绘寺庙景色的诗。诗中通过描绘翠竹庵前的景色以及雨花岩畔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心境的宁静与愉悦。同时,诗人还以江居士作为比喻,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使人达到心境安定、忘却世俗烦恼的境界。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民表圆同庵》为南宋诗人吕希纯所作。这首诗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政局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吕希纯,字元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原为南宋名臣,因忠谏直言被贬谪至福建莆田。 在这首诗中,吕希纯描绘了武夷山下的寺庙圆同庵,表达了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理想生活。然而,这仅仅是诗人表面上的超脱,实际上隐藏着他内心深处的忧国忧民之情。由于生活在国家危机四伏的特殊时期,吕希纯深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此即使身居寺庙,他依然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疾苦。 在这段时间里,吕希纯在政治上经历了起起落落的波折,他曾经因正直敢言而被朝廷重用,但因触怒权贵而受到排挤和打击。这使得他对现实政治产生了深深的失望,从而萌生了辞官归隐的想法。通过创作这首诗,吕希纯表达了他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