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十九首 其十二
东城高且长,飞堞起层雾。城旁宅一区,长年锁风雨。香径与雕墙,离离暗禾黍。云是五侯居,昔年贮歌舞。今为泉下尘,空聚一抔土。强镞发阴机,鱼灯耿泉户。空有石虎狞,不解断斤斧。日暮陇头风,萧萧白杨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城的城墙高大而绵长,四起的烟雾在墙上缭绕。城边的一区住宅里,常年弥漫着潮湿的气味。满布着花香的小径和刻满雕饰的墙壁,在暗淡的光线下显得朦胧而神秘。据说这里曾经是五位贵胄的居所,曾经充盈着音乐和舞蹈。如今却已化作尘土,只留下一堆堆黄土。曾经的繁华,如同那些彩绘的鱼形灯笼,只能在岁月深处发出微弱的光。只有那石刻的老虎,依然怒视着远方,却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到了傍晚,一阵冷风吹过,扬起了路边的白杨树叶。
去完善
释义
1.东城:指古代城市的东边部分,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在京城的住所附近。
2.飞堞:高高的城墙。堞是指古代城墙上的齿形矮墙。
3.区:区域,范围。
4.香径:花径,美丽的小路。
5.雕墙:装饰精美的墙壁。
6.离离:繁茂的样子。
7.禾黍:禾苗和粟米,这里用来形容田间作物。
8.云是:这里是说,据说这个五侯居。
9.昔年:过去的日子里。
10.贮歌舞:收藏歌舞的地方。
11.今为泉下尘:现在已经成为地下的尘土。泉下,指地下、黄泉之下。
12.空聚一抔土:只剩下一些泥土。
13.强镞发阴机:强大的箭矢发射出阴暗的玄机。
14.鱼灯:夜间捕鱼时使用的灯光。
15.耿:明亮,照耀。
16.泉户:墓室,墓地。
17.石虎:雕刻的石虎。
18.狰狞:凶猛的面目。
19.斤斧:斧头。
20.陇头风:边塞的风。
21.萧萧:风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景象,通过对东城破败的城墙、荒弃的宅院和弥漫的云雾等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感叹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通过五侯居所的今昔对比,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荣华富贵的虚妄。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用“香径与雕墙”来暗示昔日的繁华,用“鱼灯耿泉户”来表现环境的荒凉,以及用“石虎狞”象征权力和地位的虚无。此外,诗中“日暮陇头风,萧萧白杨树”这一句,以白杨树的萧瑟形象作为结尾,增强了整首诗的悲凉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拟古十九首 其十二》是明朝诗人朱晞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嘉靖年间(约1540年前后),当时社会风气保守,科举制度盛行,文人墨客纷纷追求功名。
在这个时期,朱晞颜作为一个读书人,他的生活经历与大多数人相似:勤奋读书,努力考取功名。然而,他在科场上并不如意,屡次落第。这使得他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和功名之心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和反思。这种人生际遇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此外,明朝嘉靖年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另一方面,权臣严嵩专擅朝政,排斥异己。这些时代背景使得朱晞颜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也促使他转向文学创作,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首诗中,朱晞颜通过对古人美德的赞美和对现代人心不古的批判,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他用古人的高尚品质来对比现代社会的风气,揭示出当时的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实,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