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十九首 其九
庭前有奇树,势欲排云齐。西风正激烈,枝叶沉沙泥。芳馨清可掬,远思成徒为。翻怜百鸟巢,悲鸣怨高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院子里有棵奇特的树,挺拔得仿佛要触及云端。然而,猛烈的西风席卷而来,吹落的叶子和果实就像沉重的泥沙一样扑簌簌地落下。它的香气清新宜人,却引来无尽的思念。那鸟儿本可在其上筑巢,如今却因狂风悲鸣不已。
去完善
释义
1.庭前:庭院前面。
2.奇树:罕见的树木,此处指高大且枝繁叶茂的树。
3.排云齐:直冲云霄的壮观景象。排云,冲上云霄;齐,达到极限。
4.西风:从西方吹来的风,通常代表秋天,象征肃杀之气。
5.激烈:猛烈,强烈。
6.枝叶沉沙泥:树枝和树叶被狂风暴雨冲刷,落入泥沙之中。
7.芳馨:芬芳的香气。
8.清可掬:清新宜人,可以用手捧起。掬,双手捧着。
9.远思:遥远的思念。
10.成徒为:白白地成为徒劳无功的事情。徒为,白费力气,毫无收获。
11.翻怜:反而感到同情或怜悯。
12.百鸟巢:各种鸟类的巢穴。
13.悲鸣:悲痛的鸣叫。
14.高栖:在高处栖息。这里形容鸟类在树上筑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庭院中的一棵奇特的树木开篇,描绘了它那惊人的生长势头和威风凛凛的姿态。然而,秋风萧瑟,这棵参天大树也无法幸免,猛烈的西风吹得树叶纷落,陷入泥沙之中。尽管它散发出清香的气息,但终究无法抵挡风雨的侵袭。诗人在此表达了自然力量的雄浑和力量的象征。
诗人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抒发了对于人生的思考。人生就像这株树木一样,尽管有美好的理想和抱负,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往往无力抗衡,最后只能落得一场空。即使有再多的美好想法,也只能是徒劳无功。这样的思考无疑充满了深深的哀愁与无奈。
诗人又以飞鸟作为对比。相对于树木的悲惨命运,鸟儿却能够在树上安居乐业,尽享天伦之乐。然而,诗人反倒是怜悯这些鸟儿,因为它们虽然拥有舒适的居住环境,但却无法体会到人类复杂的情感世界。它们的欢歌笑语在诗人听来反而显得更增悲伤,正如诗中所言:“悲鸣怨高栖”。这种悲剧性的情感表达,无疑是诗人对于生活的一种深沉的反思和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拟古十九首 其九》是明代诗人朱晞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正值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在这首诗中,朱晞颜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时,朱晞颜正身处他乡,远离家乡。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官职,后因战乱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漂泊。在这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这些都对他的诗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战乱的痛苦回忆。
在明朝嘉靖年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然而,与此同时,北方边境的蒙古部落不断侵扰,使得人民生活困苦。朱晞颜作为一位有良知的诗人,他以笔为剑,通过诗歌揭露社会的黑暗面,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