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 其二
少小存微尚,曾为列国游。自知怜俊杰,不敢谒诸侯。佩剑空藏匣,题诗屡上楼。翻嫌淮水妇,一饭向人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时候心怀大志,曾经游历各国。自己知道敬佩有才能的人,但不屑于去拜见那些诸侯。虽然藏好了佩剑,但常常在上楼时题诗表达心意。对于只因为一碗饭就献媚他人的淮水妇人,我更是感到厌恶。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村居:指诗人隐居的地方。
2. 何绛:字叔清,号木斋,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
3. 少小:年少的时候。
4. 微尚:隐士的志趣。
5. 列国:各国,这里指全国各地。
6. 怜俊杰:赏识杰出的人才。
7. 谒:拜访。
8. 诸侯:古代分封各国的君主。
9. 佩剑:佩戴在身上的剑,象征着武艺和勇敢。
10. 藏匣:把剑放在匣子里,表示没有用武之地。
11. 题诗:写诗。
12. 屡上楼:多次登上楼台,表示诗人热爱文学和创作。
13. 翻嫌:反而讨厌。
14. 淮水妇:指淮河边上的一个女子。
15. 一饭:一顿饭菜。
16. 向人投:给人送饭吃。
去完善
赏析
《村居 其二》何绛的这首诗歌以少年时期的心境为起点,描述了作者曾经渴望周游列国的豪放之志。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杰出人才的关心和敬意,但又深知自己的身份并不足以拜访诸侯。这一句“自知怜俊杰,不敢谒诸侯”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谦逊和自知之明。
而诗歌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心情。尽管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得到赏识与重用。同时,诗人也对那些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的人表示不屑,认为他们远不如那些愿意用一饭之恩去帮助别人的普通妇女来得高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村居 其二》是何绛所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概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至1722年)。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由明朝灭亡到清朝建立的过渡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何绛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然而,在他生活的时代,科举考试逐渐失去其权威地位,士人阶层的地位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何绛在科举考试中并未取得理想的成就,这使得他的生活境遇比较困苦。
尽管如此,何绛并没有放弃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共同探讨学问,抒发感慨。在这些交往中,何绛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人生观。
《村居 其二》正是何绛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之一。在这首诗中,他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宁静、祥和的生活环境的向往。同时,通过描述农耕劳作的场景,他也表现出了对劳动人民的尊敬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