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照上人
五华崷崒白云中,送尽行人是此峰。
若问此峰何面目,但言瓶锡住经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五华山高峰耸立在云端,目送着络绎不绝的游人离去。
如果你想要知道这座山峰的真面目,只需听那山间禅寺里传来的阵阵钟声。
去完善
释义
1. 五华:五华山,位于江苏省盱眙县境内。
2. 崷崒:险峻的山峰。
3. 白云:此处指白云山,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北部。
4. 行人:行走的人,这里指云游僧人。
5. 此峰:指送别的山峰。
6. 面目:面貌,外貌。
7. 但言:只要说。
8. 瓶锡:佛教用语,指僧人的行囊和生活用具。瓶表示水瓶,锡表示锡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景画面,以五华峰为核心,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佛法的领悟。首句“五华崷崒白云中”描述了五华峰高耸入云的壮丽景象,突显了其巍峨气势。接着诗人以“送尽行人是此峰”进一步强调五华峰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行人的祝福。在诗人看来,无论是离去还是留下,山水依然永恒,只有真情长在。
至于诗中所提及的“瓶锡”是指僧侣云游四方时携带的用具,包括瓶和锡杖。诗人借“但言瓶锡住经冬”来暗示友人上人是名修行之人,寓意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始终坚持信仰。整首诗语言质朴,却蕴含深厚情意,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真诚与坚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照上人》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释慧空之手。创作时间为公元1162年前后,正值宋金对峙时期。这一时期,宋朝内外交困,国土分裂,民不聊生。释慧空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以诗歌抒发感慨,表达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
在释慧空的生活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禅宗佛学颇受统治者重视,寺院经济得以繁荣发展。作为禅宗的传人,释慧空在修行之余,不忘关注民生,他以敏锐的观察力洞悉社会现实,用诗歌表达出忧虑和期许。
《送照上人》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和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诗中将禅意与离情融为一体,既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又体现了他对友谊的珍视。而这段友谊的背后,则蕴含了诗人在那个特殊时期所感受到的世事无常、人生漂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