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侍郎素未相识时携酒命馔兼命诸诗客同访会稽山居
忽道仙翁至,幽人学拜迎。华簪窥瓮牖,珍味代藜羹。
洗砚鱼仍戏,移樽鸟不惊。兰亭攀叙却,会此越中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突然听说仙人降临,我立刻起身迎接。看到贵客来临,就像看到了书画的高雅世界。他带来了美食,取代了平常的食物。在这美好的时光里,鱼在水中游动,鸟儿在窗外鸣唱,不惊不扰。我们在此聚会,谈论过去的事情,享受此刻的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徐侍郎:古代官职名,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2. 素未相识:向来不认识。
3. 命馔:安排菜肴。
4. 诸诗客:其他诗人。
5. 会稽山:位于浙江绍兴地区的一座著名山脉。
6. 幽人:隐士,这里指作者自己。
7. 华簪:华丽的簪子,这里比喻达官贵人。
8. 瓮牖:用破瓮做的窗户,这里形容简陋的居住环境。
9. 珍味代藜羹:用珍贵的食材代替简单的野菜汤。
10. 洗砚鱼仍戏:清洗砚台的时候,鱼儿依然在旁边嬉戏。
11. 移樽鸟不惊:移动酒杯的时候,鸟儿并不害怕。
12. 兰亭:位于浙江绍兴的一个著名景点,王羲之曾在此创作了《兰亭序》。
13. 攀叙却:放弃攀谈。
14. 越中营:在浙江绍兴地区搭建的帐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文人雅士相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山水的闲适心境。首联“忽道仙翁至,幽人学拜迎”点明了一位仙人般的贵客到访,令诗人心生敬意。颔联“华簪窥瓮牖,珍味代藜羹”写客人高贵的身份以及他们带来的丰盛佳肴,与诗人简朴的茅屋形成鲜明对比。颈联“洗砚鱼仍戏,移樽鸟不惊”描述了在如此环境下的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和和对生活的热爱。尾联“兰亭攀叙却,会此越中营”则暗示诗人与友人们共同营造了一个超越世俗纷扰的桃源仙境,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升华。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流露出诗人的隐逸情怀和悠然自得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徐侍郎素未相识时携酒命馔兼命诸诗客同访会稽山居》是唐代诗人秦系所作。创作时间大约为公元8世纪中期,即唐朝玄宗、肃宗时期。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秦系的人生际遇相当丰富。他曾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但因仕途不顺,后来选择在江西庐山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在庐山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诗歌和人生哲理。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唐朝正处于繁荣鼎盛的时期,文化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诗歌作为当时的主流文学形式,备受人们喜爱。许多文人士大夫热衷于吟诗作对,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这种氛围下,秦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