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几
深林碧琅玕,直节空其中。
截为小曲几,贯以青丝总。
自然光莹质,不费髹漆工。
偃仰隠背稳,提挈才指从。
儿曹莫轻毁,此物便老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茂密的森林里长满了绿色的竹子,笔直的竹节中空空如也。它们被砍成弯曲的小几,用青色的丝线穿在一起。这种天然的材质光彩照人,不需要涂漆。放在背上平稳安全,拿起来只需轻轻一拉。孩子们不要轻视它,这个物件对老人来说非常有用。
去完善
释义
1. 深林:幽深的树林。
2. 碧琅玕:绿色的美玉。这里形容翠绿的竹子。
3. 直节:挺直的竹节。
4. 小曲几:小茶几。
5. 青丝总:青色的丝带。
6. 自然光莹质:自然形成的光滑质地。
7. 不费髹漆工:不需要油漆涂抹。
8. 偃仰:躺下或起立。
9. 儿曹:孩子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竹几》,是南宋诗人袁燮所作。诗中通过描绘竹子制成的茶几,赞美了竹子的高尚品质及简约之美。诗人用“深林碧琅玕”开篇,展示了竹子在幽静竹林中的形象,再通过描述竹子的挺直及竹节间的空旷,展现了竹子正直刚毅的品质。同时,诗人以“自然光莹质,不费髹漆工”表达了竹子天然的美感及朴实无华的特性。而后,作者又以自身使用体验为主,叙述了竹几的实用性和舒适感。最后,诗人呼吁读者不要轻视这种简单实用的物品,它足以陪伴老年人度过平凡的日子。整首诗通过竹几这件看似平常的物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和生活哲学的理解,充满了哲理意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几》是南宋诗人袁燮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考证。袁燮生活在南宋中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政治上主张抗金,反对议和,曾担任过太学博士、国子祭酒等职。
在袁燮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金兵的威胁之下,北方领土被侵占,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袁燮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思想。他用竹子作为比喻,表达了人们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要像竹子一样顽强生长,抵御外侮。
《竹几》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品质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竹子既是作者自我形象的写照,也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的象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袁燮的人格魅力和他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