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海棠
海棠自是花中杰,西蜀此花尤胜绝。
濯锦江边艳欲然,浣花溪上繁于缬。
畴昔闻名未识面,对之顿解忧心结。
东皇著意欲开时,不许芳心轻漏泄。
风前醉态真嫣媚,雨过啼妆更鲜洁。
格高不受尘点污,韵胜须那香酷烈。
东南颜色岂不佳,甲乙品题终少劣。
我公胸次秋水莹,海内人人颂清节。
世间珍玩一物无,独此妖娆费提挈。
墀间堂下不胜春,頳颊丹唇俨成列。
嫣然尤物不移人,未害广平心似铁。
几年隔绝剑阁外,拔擢孤忠自明哲。
愿公持此坐庙堂,天下妍媸要区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海棠自古以来就是花中之冠,特别是四川的海棠更是出类拔萃。在濯锦江畔,它的花朵鲜艳如火;在浣花溪边,它的花朵繁多如绮。我以前只是听闻其名,却未曾目睹其容,如今面对它,我心中的忧虑顿时烟消云散。春天来临的时候,春风吹拂,海棠花如同醉酒般娇媚动人;雨后初晴,海棠花的妆容更加新鲜洁净。它的品格高尚,不会受到尘埃的污染;它的韵味浓郁,香气四溢。东南地区的海棠难道不够美丽吗?但是它们都比不上四川的海棠。我们的老师胸怀若秋水般清澈,全国人民都在传颂他的清廉气节。他虽然不追求世间的珍宝玩物,却独独喜欢这妖娆的海棠。庭院里,海棠花开得如火如荼,如同排成队列的红颊丹唇的美人。海棠的美丽并不让人迷失,它不会影响我们老师像钢铁般坚硬的心志。几年来,我们在剑阁之外与外界隔绝,独自培养着忠诚和睿智的品质。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够凭借这些品质坐在庙堂之上,辨别天下的善恶和美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蜀海棠:即海棠花,尤以四川地区所产为佳。
2. 西蜀:指四川地区。
3. 濯锦江:锦江,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沿岸有海棠种植。
4. 浣花溪:浣花溪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为海棠的重要产地。
5. 畴昔:昔日,从前。
6. 东皇:指春神。
7. 著意:用心,特地。
8. 开时:开花的时候。
9. 解:消除。
10. 忧心结:心情郁结。
11. 顿解:顿时化解。
12. 醉态:形容花朵盛开时的姿态。
13. 啼妆:古代妇女的一种妆容,这里用来形容雨后海棠花的娇艳。
14. 格高:品格高雅。
15. 尘点污:被世俗污染。
16. 韵胜:韵味超群。
17. 须那:佛教术语,意为“那个”。
18. 香酷烈:香气浓烈。
19. 东南:泛指我国南方地区。
20. 甲乙品题:指评定等级。
21. 少劣:稍逊一筹。
22. 东皇著意欲开时,不许芳心轻漏泄:春天到来时,海棠花紧紧闭拢,不轻易开放。
23. 我公胸次秋水莹:指作者内心清澈如水。
24. 海内人人颂清节:海内外的人都在赞美清廉的品质。
25. 珍玩:珍贵的玩赏之物。
26. 拔擢孤忠自明哲:提拔有才能的人,显示出自己的明智。
27. 愿公持此坐庙堂:希望您能保持这种品质,担任朝廷的重任。
28. 天下妍媸要区别:分辨天下的美丑。
去完善
赏析
《蜀海棠》这首诗,以蜀地海棠花为主题,展示了海棠花的美丽与魅力,并借花抒发了诗人的理想与情操。诗人首先赞美了海棠花的独特美,并在濯锦江和浣花溪的美景衬托下,强调其绚烂与繁华。诗人以初识海棠的心情,表达出见到海棠时的喜悦与赞许。接着,诗人描绘了海棠花在不同天气下的姿态:风中的娇媚、雨后的鲜洁,以及其高雅的气质和脱俗的风韵。通过这些描绘,诗人传达了海棠花的气质与魅力。同时,诗人也通过与东南其他花卉的比较,强调了蜀海棠的独特之处。随后,诗人将话题引向了自身品格的高尚和对公正的追求,借海棠花的形象比喻,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品质如同海棠一般坚韧、高洁,能够为世人做出榜样。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朝廷之上发挥才干,甄别善恶,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华美,情感真挚,既是对蜀海棠的赞美,也是诗人自我期许与抱负的体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蜀海棠》是南宋诗人袁燮创作的一首赞美蜀海棠的美丽与坚韧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晚期(1163-1224年)。
这个时期的袁燮在政治上有着颇高的声望和影响力,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后来成为官员。然而,他在任期间也遇到了许多挫折,特别是在南宋晚期,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繁,这使得他深感忧虑。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他开始关注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尤其是蜀海棠,成为了他心灵的寄托。
在袁燮所处的时代,南宋晚期社会动荡不安,金人入侵、国内战乱频发,百姓生活困苦。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袁燮却能以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关注自然界的美,这充分显示了他的胸襟和智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