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山行
风扫连阴作快晴,瘦筇伴我出山扃。
路从初日红边过,人在野花香里行。
古木殊无趋世态,幽禽懒作弄春声。
棕鞋踏遍山南北,只与白云相送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驱散连日阴雨带来晴朗,我拄着细竹杖走出山村。
沿着朝阳映照的道路前行,穿行在花香扑鼻的原野。
古老的树木并无趋附世俗之态,幽深的鸟儿懒得卖弄春天的歌声。
我穿着棕鞋走遍山川南北,只有白云与我相伴迎来送往。
去完善
释义
《春晓山行》注释如下:
1. 连阴:连绵阴雨。
2. 快晴:爽朗的晴天。
3. 瘦筇:瘦竹杖。
4. 山扃:山的出口。
5. 路从初日红边过:路上的景色在初升太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
6. 野花香:野外花朵的香气。
7. 古木殊无趋世态:古老的树木并没有追求世俗名利的心态。
8. 幽禽:深藏在山林里的鸟类。
9. 懒作弄春声:意指鸟儿不愿意打扰春天的宁静。
10. 棕鞋:棕色的鞋子,代指徒步行走。
11. 山南北:指走遍山间。
12. 白云相送迎:只有白云相伴,仿佛在迎接和送别自己。
去完善
赏析
《春晓山行》是元朝诗人真山民的一首描绘春日登山旅程的诗篇。在这首诗中,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和清新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山景画卷。
首联“风扫连阴作快晴,瘦筇伴我出山扃”,描述了春天连续阴雨过后突然放晴的天气变化。“瘦筇”是指诗人的竹杖,诗人用它陪伴自己走出山区,开始这次春游之旅。
颔联“路从初日红边过,人在野花香里行”,描写了诗人沿途所见的风景:道路在初升太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行人则在散发着花香的原野上行走,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颈联“古木殊无趋世态,幽禽懒作弄春声”,诗人以古木和幽禽为喻,表现了超脱世俗纷扰的情怀。古老的树木不迎合世俗的风尚,深藏在山林中的鸟儿也懒得模仿春天的声音,它们都保持了自然的状态。
尾联“棕鞋踏遍山南北,只与白云相送迎”,表达了诗人通过这次春游,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感受了远离尘世的宁静与美好。无论走到山的南北,诗人始终与那悠悠的白云为伴,相互迎送,体现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晓山行》是元末明初诗人真山民创作的山水诗。这首诗创作于元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作者真山民在这首诗中以春天的山景为背景,表达了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个时期,真山民的生活也充满了曲折。他曾作为元朝的官员,但在元朝灭亡后,他选择了隐姓埋名,成为了一名遗民。他的生活充满了艰难困苦,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在元末明初这个特殊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元朝的统治逐渐衰落,明朝的兴起使得国家重新统一。然而,这个时期的社会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农民起义频发,民族矛盾激化。真山民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用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同情。
在《春晓山行》这首诗中,真山民通过对春天山景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忧虑和向往。他以春天的生机勃勃来比喻国家的繁荣昌盛,以山景的美丽来象征人民的安居乐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