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连城春夜留别张建溪

标题包含
连城春夜留别张建溪
飞絮游丝客子心,连城那忍遽分襟。 青灯应见诗情苦,浊酒不如交味深。 一榻暖风栖竹屋,半阑淡月立花阴。 离怀今夜先收拾,尽付明朝马上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提供关于"真山民"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不完整,能否请您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以便我能为您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去完善

译文
飘飞的柳絮和游动的蛛丝触动着游子的心弦,宝城(连城比喻人才)怎能忍受离别时的紧紧拥抱。 在这油灯下该能感受到我诗情的痛苦,相比之下,浊酒味道还不如我们深厚的交情来得真切。 一床温暖的被褥栖息在竹林小屋里,半轮淡淡的明月立在花影背后。 别离的思绪在此刻暂时搁置,明天马背上吟咏的时候再尽情宣泄吧。
去完善
释义
《连城春夜留别张建溪》注释: 1. 真山民:元朝末年隐逸诗人,名不详。 2. 飞絮游丝:形容柳絮和昆虫丝在空中飘荡的情景,表达客居异乡的心情。 3. 连城:指连城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4. 那忍:哪能忍受。 5. 遽分襟:立即分离。分襟,分别。 6. 青灯:油灯或蜡烛的雅称,这里指在暗淡的光线下。 7. 浊酒:用高粱等酿制的酒,比喻与挚友相交的情感深厚。 8. 一榻暖风:指春天的暖意。一榻,一张床。 9. 竹屋:竹子建造的房屋,象征文人墨客的清高。 10. 半阑淡月:指快要落到地平线上的月亮,表示夜晚将尽。 11. 花阴:花的阴影,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12. 离怀:离别时的愁绪。 13. 收拾:整理心情。 14. 明朝:明天。 15. 马上吟:在马背上吟诗,表达出行在即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连城春夜留别张建溪》是明代诗人真山民(蒋超)的一首离别诗。该诗通过对飞絮、游丝等春天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连城的分别时的情感,以及离别的悲伤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飞絮游丝客子心”以飞絮、游丝等春天的景象开篇,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内心情感。这里的“客子心”意味着诗人在外漂泊的心,暗示着诗人的离别之苦。 颔联“连城那忍遽分襟”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连城的分别之情。诗人不忍心立即与友人分开,这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感情。 颈联“青灯应见诗情苦,浊酒不如交味深”通过“青灯”“浊酒”等物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离别的痛苦。诗人认为在青灯下创作的诗歌更能表达出他内心的痛苦,而浊酒也表达不出他与友人间深厚的交情。 尾联“离怀今夜先收拾,尽付明朝马上吟”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虽然离别让他感到痛苦,但他相信明天他会把这种情感化作诗歌来纪念这段美好的时光。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离别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连城春夜留别张建溪》是南宋诗人真山民所作的一首离别诗。该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期,即公元1279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蒙古帝国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灭亡之际,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时期,真山民的人生经历了很多波折。他原名周翼之,原籍山东青州,后迁居江西庐山,曾任过地方官吏。南宋灭亡后,他隐姓埋名,成为一位江湖游士,在各地漂泊流浪。他在流离失所的生活中,写下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抒发家国情怀的诗篇,这首《连城春夜留别张建溪》就是其中的一首佳作。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真山民与张建溪的离别显得更加深沉和悲壮。他们在连城春夜告别,这里的“连城”可能是指当时的连城郡(今福建龙岩市连城县)。在这样一个充满战乱和离别的时代,友情的珍贵显得尤为突出。真山民以这首诗表达了对张建溪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家乡和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