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曾运使水亭

标题包含
题曾运使水亭
笥山之水磨铜绿,秀气都在山之麓。 就中卜筑小仙居,面面轩亭看不足。 主人倒屣浮春容,囊诗拶破古锦红。 书生幸有登龙便,愿到坛边揖下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笥山之水通过研磨的方式制造出铜绿,这独特的美景都汇聚在山的脚下。其中选择在此建造一处小型神仙居所,每一处都是充满诗意和不足之处。这里的东道主热情款待,分享他们的诗篇,这些都写在了古老的锦缎之上。那些幸运的书生们希望能借助这次机会向上攀登,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去完善
释义
1. 笥山:指江苏宜兴境内的山峰。 2. 磨铜绿:形容湖水碧波荡漾如铜镜的绿色光泽。 3. 山之麓:山的脚下。 4. 就中:其中,这里。 5. 卜筑:选择居处。 6. 小仙居:指在此居住的居所。 7. 面面:每个角度。 8. 轩亭:亭子。 9. 倒屣:古人听客人来访,急忙起身迎接,把鞋子都穿倒了,形容热情好客。 10. 浮春容:指斟满酒的酒杯。 11. 囊诗:将所创作的诗歌收藏起来。 12. 拶破古锦红:用力量击破古老的丝织品,比喻写出优美的诗句。 13. 登龙:登上龙门,寓意考试及第,飞黄腾达。 14. 坛边:读书人尊称学识渊博者为“坛”,此处指学问高深的学者。 15. 揖下风:在学问上表示对对方的敬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曾运使的水亭之美。诗人以笥山之水磨铜绿为比喻,表现出山的秀美之气,并赞美了山中卜筑的小仙居。在诗人眼中,这座水亭四面轩敞,景色优美,令人目不暇接。 诗中提到主人热情好客,以浮春容待客,并以囊中锦红古诗招待客人。这种诗意盎然的氛围令诗人感到欣喜不已。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借此机会领略到水亭的美好风光,并向主人表示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曾运使水亭》是南宋诗人张明中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这一年,诗人已步入晚年,以布衣身份在江湖中游历,感受到了时代的沧桑变化和人生的无常。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治腐败,军事衰弱,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朝廷内部党争不断,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斗争激烈。在外敌面前,南宋朝廷一味妥协求和,导致民不聊生,国势日衰。而诗人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面对这样的现实深感忧虑。 诗人在游历过程中,结识了曾运使,并在其水亭之中留下了这首题诗。通过描绘水亭周围的景色,表达了对这位友人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寄托的赞美。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