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梅
含情含怨一枝枝,斜压渔家短短篱。
惹袖尚余香半日,向人如诉雨多时。
初开偏称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
行客见来无去意,解帆烟浦为题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满怀情感和哀怨的梅花一树又一树,倾斜地压在渔家的矮矮篱笆上。
梅花落在袖子上还留有香气半天不散,它似乎在对着人们倾诉雨季的长久。
刚开花的时候特别符合精美的雕梁和绘画,还没凋谢就已经担心玉笛的吹奏。
路过的行人都被梅花的美丽吸引而留连忘返,解开船帆在水边的烟雾中吟咏诗篇。
去完善
释义
1. 岸梅:指岸边梅花;
2. 崔橹:唐朝诗人;
3. 含情含怨:带有感情和怨恨;
4. 一枝枝:指梅花的枝条;
5. 斜压渔家:倾斜着压在渔民的家门口;
6. 短短篱:矮小的篱笆;
7. 惹袖尚余香半日:靠近袖子还能闻到梅花的香气;
8. 向人如诉雨多时:好像在向人们倾诉雨水太多的苦恼;
9. 初开偏称雕梁画:刚开的梅花更显得雕刻的梁子和彩绘的美丽;
10. 未落先愁玉笛吹:还没有凋落就开始担忧被玉笛吹奏;
11. 行客见来无去意:路过的行人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就不想离开了;
12. 解帆烟浦:解开船帆停泊在有烟雾的河边;
13. 题诗:在船上写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岸梅》描绘了梅花的多情、娇柔之美。首句“含情含怨一枝枝”就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梅花人的情感,使梅花显得更具有生命力。接下来,诗人以斜压渔家短篱的姿态,展示了梅花的美。而“惹袖尚余香半日,向人如诉雨多时”更是将梅花的香气和多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之后,诗人分别以“初开偏称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来形容梅花的美和哀愁,使其具有更丰富的意境。最后一句“行客见来无去意,解帆烟浦为题诗”则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展现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与欣赏。整首诗既展现了梅花的美丽姿态,又抒发了梅花的多情与哀愁,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岸梅》是唐代诗人崔橹的一首咏物诗,描述了梅花在江边孤寂生长的情景,借以表现作者的孤独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当时的文人墨客普遍热衷于赋诗言志、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在这个时期,崔橹经历了人生的高潮和低谷。他年轻时科举中第,声誉鹊起,但因官场黑暗,并未得到重用,反而多次遭受贬谪。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了深入的思考。
此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期,诗歌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当时的文人墨客们热衷于题诗作画,抒发心中的情感和理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风格。在这种背景下,崔橹的诗歌创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发展。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