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南阳见柳

标题包含
南阳见柳
夜来风入最高枝,罥断愁肠几尺丝。楚塞曾吟烟午处, 还把旧年惆怅意,武安城下一吟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深夜里风吹过最高的枝头,如同绞断了无数忧愁。曾在楚地边塞吟咏烟雾弥漫的地方,而今又在武安城下写诗抒发惆怅的情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夜来风入最高枝:指夜晚风吹过柳树的最高枝条。 2. 罥断愁肠几尺丝:罥(juàn),挂;愁肠,形容忧虑的心情;几尺丝,指柳条。这句表示忧愁如柳条被风吹断般难以排解。 3. 楚塞曾吟烟午处:楚塞,古代楚国境内的边塞;吟,咏唱;烟午,炊烟升起的时候,即中午时分。这句表示曾在楚地的边塞吟咏诗歌。 4. 还把旧年惆怅意:表示依然带着去年的惆怅心情。 5. 武安城下一吟诗:武安,古地名;城下,城墙之下。这句表示在武安城下吟咏诗歌。
去完善
赏析
《南阳见柳》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通过对柳树和风的高超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细腻的情感。首句“夜来风入最高枝”,以拟人手法表现春风吹拂柳树的情景,突显出春天来临的生机与活力。 紧接着“罥断愁肠几尺丝”一句,用“愁肠”和“丝”形成强烈的对比,赋予柳树以人类的情感。这句不仅描绘了柳树枝条摇曳生姿的画面,更传达了诗人的婉约情怀。 颔联“楚塞曾吟烟午处”,引用古代楚地边塞的故事,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同时,这里“烟午”的概念也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颈联“还把旧年惆怅意,武安城下一吟诗”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在表达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时,又引导我们回到现实场景——武安城下。这里的“一吟诗”不仅意味着诗歌的创作,更代表着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万千。 综上所述,《南阳见柳》是一首富含哲理和艺术魅力的诗作,通过丰富多样的手法,展示了诗人精湛的诗艺和深沉的思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阳见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橹的作品。此诗创作于公元8世纪至9世纪之间,即唐朝的中晚期。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繁荣,政治稳定,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创作达到高潮。然而,随着时代的推移,社会矛盾逐渐加剧,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的现象日益明显。 崔橹生活在这个时期,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担任过官职,但由于种种原因辞官归隐,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这段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南阳见柳》这首诗中,崔橹通过对柳树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的描绘,表达了人生哲理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他用“老”和“小”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概念来比喻人生的不同阶段,以及人在不同阶段的处世态度。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无奈之情。这种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变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