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见花
晓红初拆露香新,独立空山冷笑人。
春意自知无主惜,恣风吹逐马蹄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晓红刚刚绽放,露出新鲜的香气,独自站在空旷的山间,对着那些无情的人发出冷笑。春天的气息自然知道自己无人怜爱,任凭春风吹起,随着马蹄扬起的尘土飘散。
去完善
释义
1. 晓红:指早晨花朵的红色或阳光照射在花朵上形成的红色。
2. 拆:分裂,分开。这里指的是花开。
3. 露香:露水带来的香气。
4. 空山:空旷的山中。
5. 冷笑人:对他人嘲笑感到冷漠。
6. 春意:春天的气氛、意境。
7. 无主:没有主人,表示孤单或无所依靠。
8. 恣风:任意的风吹拂。
9. 蹄尘:马蹄扬起的尘土。
去完善
赏析
《山路见花》崔橹的这首古诗生动地描绘了春天清晨在山间小路旁所见的一枝独自盛开的花。首句“晓红初拆露香新”描述了花朵刚刚绽放时的鲜艳与清新的露水香味。次句“独立空山冷笑人”则表达了花在孤独中屹立不倒的精神,似乎在嘲笑那些害怕孤独的人。第三句“春意自知无主惜”体现了花的无畏精神,即使没有主人的照料,也能自行生长,展现勃勃生机。最后一句“恣风吹逐马蹄尘”暗示即使风吹雨打,花依然能够生存下去,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立性。整首诗通过花的形象,传达了坚韧不屈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路见花》是唐代诗人崔橹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755年至805年之间,即唐代的中后期。这个时期,唐王朝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政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然而,文化方面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诗歌创作尤为活跃,形成了许多风格各异的诗歌流派。
在这个时期,崔橹的个人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及第,直到晚年才进士及第,出任陕县尉。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仍然坚持诗歌创作,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此外,这个时期的唐朝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发展迅速。其中,花卉图案和园艺技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对于花卉的喜爱和欣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崔橹的《山路见花》应运而生,通过对山花的描绘,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