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云梦亭
薄烟如梦雨如尘,霜景晴来却胜春。
好住池西红叶树,何年今日伴何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同梦境般朦胧的雨雾如尘埃般飘散,初冬的景象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比春天还要美丽。在这美丽的池塘西边红叶树下,何时何地,又是与何人共度这美好的时光呢?
去完善
释义
《题云梦亭》注释:
1. 云梦亭:古代中国湖北省境内的著名亭子,后成为历史文化名胜。
2. 薄烟:淡薄的烟雾,通常形容江南水乡的美景。
3. 如梦:像梦境一样美好。
4. 雨如尘:形容雨滴如同尘埃般细小,也有“春雨贵如油”的寓意。
5. 霜景:秋天的景色。
6. 晴来:天气转晴。
7. 胜春:胜过春天,表示秋天景色的美丽程度超过春天。
8. 好住:好好居住或生活。
9. 池西:指云梦亭西边的水池。
10. 红叶树:秋天叶子变红的树木,象征秋天的到来。
11. 何年今日:什么时候的今天。
12. 伴何人:陪伴的是谁。
去完善
赏析
《题云梦亭》这首诗描绘了云梦亭的景色,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喜爱和怀念之情。首句“薄烟如梦雨如尘”以梦境般的氛围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次句“霜景晴来却胜春”则将视角转向现实中的秋景,通过对比突出了秋天的美好胜过春天。接下来两句“好住池西红叶树,何年今日伴何人”则是诗人对云梦亭景色的具体描述,以及他对自己曾在何时何地欣赏此景的回忆。这首诗整体来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到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云梦亭》是唐朝诗人崔橹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42年-756年之间,正值安史之乱爆发前夕。此时的大唐盛世已经接近尾声,政治逐渐走向腐败和混乱,而江南地区由于相对远离战乱,仍然保持着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
在这个时期,崔橹的个人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多次落第让他深感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然而,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崔橹更加珍惜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他在游览江南水乡时,被那里的美景所吸引,于是创作了这首描绘云梦亭的诗篇。
在《题云梦亭》中,崔橹以细腻的文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同时也透露出对盛世不再的感慨。他通过对云梦亭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乱的担忧。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崔橹出色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生活、时代的深刻理解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