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强半瘦因前夜雪,数枝愁向晚天来。
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一番春雨吹巢冷,半朵山花咽觜香。
云生柱础降龙地,露洗林峦放鹤天。
菱叶乍翻人采后,荇花初没舸行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半消瘦只因昨夜雪,数枝头迎着暮色而来。
无人了解这尘世的洁净之袖,只抱着残留的香气一整天。
春天的雨让鸟巢冷却,半朵山花在嘴上吞咽香味。
云朵在柱础下降入龙的领地,露水洗净山林鹤舞的天堂。
菱叶突然翻转,人们在采摘过后;荇花刚开始覆盖船只行驶的时候。
去完善
释义
1. 强半:大半,这里指大部分的花。
2. 瘦因前夜雪:因为前夜的雪而显得消瘦。
3. 晚天:傍晚的天空。
4. 无尘袖:形容衣袖干净无尘,可以盛起落花。
5. 残香:残留的香气。
6. 怜:喜爱,怜惜。
7. 一番春雨:一场春雨。
8. 吹巢冷:吹动着鸟巢,使鸟儿感到寒冷。
9. 咽觜香:嘴里的香气渐渐消退。
10. 云生柱础:柱子下的基础,比喻高高的地方。
11. 降龙地:传说龙王居住的地方。
12. 露洗林峦:露水清洗过的山林。
13. 放鹤天:放飞仙鹤的天际。
14. 菱叶乍翻:菱叶刚刚被采摘。
15. 人采后:在人们采摘之后。
16. 荇花初没:荇菜的花朵刚刚开始凋谢。
17. 舸行时:船只行驶在水面的时刻。
去完善
赏析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借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首联写雪后梅花之姿,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独特看法和深厚的感情。颔联以“无尘袖”、“残香”等意象表达对梅花的珍视和怜爱。颈联则通过对春雨、山花、云生、露洗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机。尾联以菱叶、荇花映衬梅花的美丽,凸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句》出自唐代诗人崔橹之手,创作于公元755年至762年之间。这个时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阶段,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在这个特殊时期,崔橹的人生经历丰富且波折。他在科考时高中进士,本应成为朝廷重臣,但恰逢战乱,让他未能如愿以偿地施展抱负。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深入体验了民众疾苦,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复杂而动荡。安史之乱不仅改变了唐朝的国运,还引发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社会问题。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个人身世和民族命运出发,通过诗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句》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在于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以及诗人崔橹在此期间的坎坷遭遇和深刻思考。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体现了忧国忧民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