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木芙蓉
不向横塘泥里栽,两株晴笑碧岩隈。枉教绝世深红色,
缘花更叹人间事,半日江边怅望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两句诗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可以是这样的:“不要将这美丽的鲜花种在泥泞的土地上,它们应该在阳光下微笑,在山谷里绽放光彩。可惜这么美丽的红色花朵,竟然被埋没了,就像那些美好的事物和人们常常被忽视一样。我在江边望了半天,感到惆怅不已。”
去完善
释义
注:
1. 横塘:泛指水边之地。
2. 泥里栽:比喻受到束缚的环境。
3. 碧岩隈:指美丽的山岩之处。
4. 绝世深红色:形容芙蓉花的美丽色彩。
5. 缘花更叹人间事:通过欣赏花朵,联想到人间的诸多事情。
6. 江边怅望回:在江边失落地张望,表达内心的失望与感慨。
去完善
赏析
《山路木芙蓉》:山路木芙蓉在阳光下灿烂盛开,与碧绿的岩石相映成趣。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绘出木芙蓉的美丽形象。诗人以“枉教绝世深红色”表达出对美丽事物的赞美和惋惜,“半日江边怅望回”则传达出诗人独自欣赏这美好景色时的感慨和忧郁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生活中美好时光的珍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路木芙蓉》是唐朝诗人崔橹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小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755年至804年之间,正值唐朝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在这个阶段,唐朝的国力逐渐衰落,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与此同时,诗人崔橹的个人经历也颇为坎坷。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失利,未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然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可,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广为流传。
在此背景下,崔橹写下了这首《山路木芙蓉》。诗中通过对山路旁盛开的木芙蓉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的坚韧和不屈。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