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輭张郎瘦,腰轻楚女饥。
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微风轻轻拂过,时光慢慢流淌,宛如拖拽着烟雾和水波。万千愁绪汇聚在一根根长短不一的树枝上。张先生身体虚弱,楚女士也饿得前胸贴后背。他们多么想回到故乡,却又因种种原因无法如愿,这让他们充满了忧伤和思念。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慢:缓慢;形容微风轻轻吹拂的状态。
2. 日迟迟:阳光照射的时间较长,这里指春日漫长。
3. 拖烟:形容柳树的长枝条像拖曳的烟雾一样轻柔。
4. 拂水:轻轻拂动水面,形象描绘柳条轻盈地摆动的姿态。
5. 惹将:惹起;引起。
6. 千万恨:众多的哀怨之情。
7. 系:束缚,引申为寄托。
8. 短长枝:长短不一的柳树枝条,寓意繁多的情感思绪。
9. 骨輭:柔弱无力。
10. 张郎:用汉代人张敞比喻风度翩翩的男子。
11. 腰轻:苗条的身姿。
12. 楚女:代指美丽的女子,这里可能是以庄姜或楚王女纤阿为例。
13. 故园:故乡,指诗人久别的家乡。
14. 归未得:尚未回到故乡。
15. 断肠思:极度伤感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柳》这首诗通过描绘柳树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独特见解。首句“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形象地描述了柳树枝条在微风中摇曳的情景,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接下来的“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则将这种宁静的氛围打破,通过柳树为载体,传递出人们心中的万千思绪和愁绪。
诗中的“骨輭张郎瘦,腰轻楚女饥”进一步丰富了柳树的意象,使其既具有生命气息,又具有人物特征。而最后的“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则表达了诗人无法回到故乡的无奈与哀伤,以及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柳树为主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深情厚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橹所作,创作于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在这段时间里,唐朝的社会政治形势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与此同时,科举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现,权贵们利用权势垄断科举名额,导致许多有才华的士子难以施展抱负。
崔橹作为当时的一名文人,也受到了这种社会现象的影响。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深感怀才不遇。在这种人生际遇下,他将对柳树的观察和感慨融入诗歌创作,通过描绘柳树的特点,表达了他对世事无常、人生际遇的思考。
在诗中,崔橹以“无情”来形容柳树,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讽刺。他用“绿丝绦”象征权贵的势力,用“黄莺语”代表那些依附权贵的小人。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感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