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山
东南亘群山,形气成断续。
兹山穷崭绝,孤峙越之腹。
鬰苍瞰城闉,胜秀为民福。
所宜禁樵苏,主者在严肃。
不知平昔时,谁氏来班录。
私庖计薪爨,无时伐良木。
官膳利货财,弥年翦修竹。
忽忽事斧斤,丁丁响川谷。
万叶坏密幄,千竿倒寒玉。
轮囷无完枝,檀栾鲜遗族。
戕贼殊未厌,峰峦翠将秃。
鹤侣怨且惊,云容惨以恶。
非唯挫生意,仰乃伤雅俗。
王者有仁恩,行苇亦沾沐。
嗟嗟若人者,忍不思化育。
今予剖信符,于兹憩丹毂。
谓山岂无灵,胡为人所黩。
呼吏对泉石,申禁护林麓。
庶几养翘英,勿使罹残酷。
来者贤使君,斯言愿为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南连绵群山,地形气象断断续续。这座山陡峭险峻,独立耸立在越地的腹地。郁郁苍苍的山势俯瞰着城市,美景秀丽给民众带来福气。这里应该严禁砍伐林木,主人应当严谨管理。不知道过去是谁在这里记录值班。私人厨房计算柴火需求,时时刻刻都在砍伐优质的树木。官方饮食需要盈利,所以全年都在修剪竹林。忽而忙着使用斧头,丁零当啷响彻山谷。茂密的树叶被破坏,冷冽的竹子倒下。没有完好的枝条,很少能找到遗留下来的家族。残害破坏从未满足,山峰翠绿的植被即将消失。鹤鸟同伴哀怨又惊恐,云彩的面容凄惨凶恶。这不仅破坏了生态,也有损高雅的风俗。君主应有仁爱之恩,连路边的芦苇也能得到滋润。唉,这些人怎么能不想想生长和养育呢?今天我在此地分发文书,休息在这红色的车轮旁。说山难道就没有灵性吗?为何会被人类如此玷污?我呼唤官员面对泉石,重申禁令保护山林。希望能养护这些珍稀的植物,不要使他们遭受残酷的对待。未来的贤明官员,我愿他们能实践这番言语。
去完善
释义
1. 蒋堂:宋朝著名文人,本诗作者。
2. 闵山:位于浙江诸暨的一座山,山峰险峻,风景优美。
3. 亘:连续不断。
4. 断绪:形容山脉起伏连绵的景象。
5. 兹山:指闵山。
6. 崭绝:形容山势陡峭,难以攀登。
7. 孤峙:独立耸立。
8. 越:指越州,即现在的浙江地区。
9. 郁苍:形容树木茂盛。
10. 城闉:城市。
11. 胜秀:美好的景色。
12. 禁樵苏:禁止砍柴割草。
13. 主者:主管山林的人。
14. 严肃:严格管理。
15. 平昔时:过去的时候。
16. 班录:登记在册。
17. 私庖:私人厨房。
18. 计薪爨:计算柴火。
19. 无时:没有空闲时间。
20. 官膳:官方膳食。
21. 货财:商品财富。
22. 弥年:全年。
23. 翦:修剪。
24. 修竹:长竹子。
25. 忽忽:急忙。
26. 事:从事。
27. 丁丁:砍伐声。
28. 万叶:大量的树叶。
29. 坏:毁坏。
30. 密幄:茂密的树冠。
31. 千竿:大量的竹子。
32. 倒:折断。
33. 寒玉:寒冷的玉石,比喻竹子。
34. 轮囷:形容树木弯曲的样子。
35. 无完枝:没有完整的树枝。
36. 檀栾:形容树木高大挺拔的样子。
37. 鲜遗族:很少留下同种类的树木。
38. 戕贼:伤害、破坏。
39. 殊未厌:还没有满足。
40. 峰峦翠将秃:山峰的绿色将要消失。
41. 鹤侣:仙鹤的同伴,指闵山的生灵。
42. 云容:云彩。
43. 惨以恶:变得阴沉可怕。
44. 非唯:不仅仅。
45. 挫生意:破坏生机。
46. 仰乃:表示叹服。
47. 雅俗:高雅与低俗。
48. 王者:皇帝。
49. 有仁恩:有仁爱之心。
50. 行苇:路边的芦苇,比喻弱小的事物。
51. 沾沐:受到恩泽。
52. 嗟嗟:感叹词,表示惋惜。
53. 若人者:这样的人。
54. 忍不思化育:怎么能够不考虑生养万物。
55. 今予:现在我。
56. 剖信符:分发文书。
57. 于兹:在这里。
58. 憩:休息。
59. 丹毂:红色的马车,指官员的车马。
60. 谓山:认为山。
61. 胡为人所黩:为何被人随意践踏。
62. 呼吏:呼唤下属。
63. 对泉石:面对山水。
64. 申禁:重申禁令。
65. 林麓:山林边缘。
66. 庶几:希望。
67. 养翘英:培养优秀的人才。
68. 罹:遭受。
69. 残酷:残忍的行为。
70. 来者:未来的统治者。
71. 贤使君:贤明的官员。
72. 斯言:这句话。
73. 愿为复:希望把它恢复过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名为《闵山》,是北宋时期诗人蒋堂所作。“闵山”指的是位于浙江的会稽山。诗人通过对闵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其生态环境破坏的忧虑,以及对生态恢复的希望。
首联“东南亘群山,形气成断续”,描述了东南地区的山脉连绵不断,形象和气势时而间断,时而连续。开篇便营造了一种雄伟壮丽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兹山穷崭绝,孤峙越之腹”,描写了闵山地理位置的独特之处,其峻峭险绝的形势使得它在众山之中独树一帜,屹立在越地的中心地带。这一句突出了闵山的崇高地位。
颈联“郁苍瞰城闉,胜秀为民福”,刻画了闵山丰富的植被资源,其郁郁葱葱的树木俯瞰着城市,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福音和福祉。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四联,诗人对闵山的生态环境破坏表示痛心疾首。人们为了生计,砍伐山林,破坏了珍贵的自然资源,导致山峰光秃,森林覆盖率下降,动植物种群受损。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令人愤慨。
然而,诗人并未就此放弃希望。尾联“来者贤使君,斯言愿为复”,他希望将来的统治者能够重视生态保护,采取有力措施恢复闵山的生态环境,让美丽的山川重焕生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闵山》是宋朝诗人蒋堂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间的北宋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科技发展的阶段,诗歌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时,蒋堂正担任朝廷官员,他在任职期间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关注民生问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他也热爱山水自然,常常出游寻访名胜古迹,将所见所感融入诗歌创作中。
在这段时间内,北宋王朝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社会矛盾仍然突出,民族关系紧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蒋堂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间疾苦的关切。
《闵山》描绘了闵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闵山的描绘,蒋堂传达了江山壮美与人世沧桑的对比,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的哲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