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白衣寺

标题包含
白衣寺
白衣古寺瞰江流,隔断红尘不记秋。 深羡老僧心入定,禅房花木四时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白色的古老寺庙俯瞰着江水流淌,它将世俗生活隔绝在外,仿佛忘记了季节的更迭。我非常羡慕这位老僧人,他的心灵已经进入了宁静的境界,他的禅房和周围的花木在一年四季中都显得那么清幽。
去完善
释义
1. 白衣古寺:意指供奉观音菩萨的寺庙。其中“白衣”常用来尊称观音菩萨。 2. 瞰:从高处往下看。 3. 江流:此处指长江。 4. 隔断红尘:指远离繁华世俗。 5. 老僧:年老的僧人。 6. 禅房:佛教术语,指出家人静修的地方。 7.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白衣寺的宁静与清幽。首句“白衣古寺瞰江流”点明了诗的背景和地点,突出了江水滔滔、寺庙古老的景象;二句“隔断红尘不记秋”进一步强调出寺庙的超脱红尘、隔绝喧嚣的氛围;三句“深羡老僧心入定”表达对老僧心境平静、专注修行的赞赏;尾句“禅房花木四时幽”则借四季常青的花木表现禅房的静谧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对景色的巧妙运用,成功地传达了对自己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禅意的欣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衣寺》是宋代诗人郑会在其人生低谷期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的成诗时间在北宋时期(960-1127年),此时国家正值宋辽金三国鼎立时期,战争频繁、政局动荡。 作为南宋文人,郑会的一生辗转流离,历经战乱和坎坷,曾在朝中担任侍从,但因主张抗金而被贬谪出京。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受到严重冲击,民生疾苦成为普遍现象。然而,白衣寺这一历史遗迹却以其独特的存在见证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创作这首《白衣寺》时,郑会内心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故土的热爱。他以衣白如雪的群山为背景,赞美了白衣寺的古老、壮观和神秘。这种山水之间的壮丽景观与寺院的庄严气氛相互映衬,既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寓含着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同时,通过对白衣寺的描绘,诗人传递出一种信念:即使时代变迁,民族精神依然屹立不倒。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