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华山
秀出城南号宝华,翠微深处衲僧家。
百年台殿归煨烬,一径苍苔落晚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城南的美好宝华之地,绿树掩映中住着一位高僧。百年的殿堂已经化作灰烬,只留下一条满是青苔的小径和傍晚飘落的花朵。
去完善
释义
《宝华山》:本诗描绘的是宝华山的美景以及寺庙景象。
注释:
1. 宝华山:位于江苏南京的一处风景名山,以佛教圣地著称。
2. 城南:指南京市的南部地区。
3. 翠微:形容青翠的山色。
4. 衲僧家:指僧人居住的地方。
5. 煨烬:燃烧后的灰烬,这里用来形容宝华山的寺庙曾经繁华如今衰败的景象。
6. 苍苔:指的是长在石头或墙壁上的一种绿色地衣类植物。
7. 晚花:傍晚时分盛开的花朵。
去完善
赏析
《宝华山》:这首描绘了宝华山的美景,以及其历史沧桑。首句“秀出城南号宝华”突显宝华山风景之秀美,宝华山的称谓更凸显其庄重;次句“翠微深处衲僧家”展现出翠绿的森林中隐藏着寺庙的景象,流露出一种与世无争的静谧;第三句“百年台殿归煨烬”意味着岁月匆匆,台殿被焚毁,体现出历史沧桑之感;最后一句“一径苍苔落晚花”则描绘出小路、青苔与落花交织的画面,更增添了一丝古朴的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宝华山》这首诗是徐安国在明朝时期创作的。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在这个时期,徐安国以其独特的诗才闻名于世。
宝华山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佛教名山。徐安国在此地游历时,被其美丽的景色和宁静的氛围所感动,于是创作了这首描绘宝华山的诗篇。
这个时期,徐安国正身处庙堂之外,游历四方,对各地的风光名胜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在游览宝华山时,不仅欣赏到了山中的美景,还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熏陶。因此,在这首诗中,他既描绘了宝华山的自然风光,又传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
此外,明朝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局面,人民生活富足,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安国作为一位诗人,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优美的景色和人文景观,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