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杵声齐·砧面莹

标题包含
杵声齐·砧面莹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他出生于一个武官世家,其父贺令仪曾任右班殿直。 贺铸年轻时以文才闻名,但科举考试并不顺利,直到34岁才中进士。历任右班殿直、...查看更多
苏青
去完善

译文
砧板光洁如玉,木杵的声音整齐划一。用捣衣之水书写离别的泪痕和墨迹。寄给远方的戍楼信应有一万里的距离,但战士仍在戍楼的西边守护家乡。
苏青
去完善
释义
砧:捶衣石,这里指捣衣。 莹:明亮,光滑。 杵:木棒,这里指捣衣棒。 齐:一致,一同。 泪墨:泪水与墨水混合,形容书写时饱含情感。 寄到玉关应万里:信件到达遥远的边关,需要经过漫长的路途。 戍人:守边疆的人,这里指戍楼上的将士。 玉关:古代边关,泛指边疆要塞。
苏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砧面莹”和“杵声齐”开头,描绘了古代妇女们在月光下捣衣的场景,声声杵声中传达出无尽的思念之情。紧接着以“捣就征衣泪墨题”展现了她们为远征的丈夫缝制衣服时的悲痛与不舍。最后两句“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让人感受到即使在遥远的边疆,戍楼中的战士依然能感受到家人们的关心,这种情感穿越万里传递到他们的内心。整首词充满了深厚的家国情怀,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苏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杵声齐·砧面莹》是宋代词人贺铸创作的一首抒怀词。此词约作于公元1094年前后,即宋哲宗绍圣年间。在这段时间里,贺铸虽在地方任职,但已表现出对国事的关注和担忧。由于朝政动荡,官场黑暗,他曾多次上疏直言极谏,期待改变朝廷现状,却屡遭排挤,报国无门。因此,在这首词中,他通过对砧面莹的描绘,表达了对乱世之中民生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国家治乱安危的关切之情。
苏青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