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苏修撰赴阙四首 其四
出异归同禹与颜,未分黄阁与青山。事机爽忽秋毫上,聊验天心语默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句诗表达了作者希望看到的事情真相和内心的想法。诗句中的“出异归同”指的是作者希望通过观察和了解不同的观点和事物来找到共同点和真相;“禹与颜”则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大禹和颜回,他们分别代表了治理国家和坚守道德的原则。
接下来的两句诗“未分黄阁与青山”和“事机爽忽秋毫上”,都在描绘一种对于事物本质的认知过程。“黄阁”在这里可能代表权力中心,而“青山”则象征自然和真实的生活状态。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在探寻事物真相时,不要过分追求权力和地位,要回归生活本身。“事机爽忽秋毫上”描述了事物变化的微妙和迅速,意味着人们应时刻关注身边的变化,并从中寻求真理。
最后一句“聊验天心语默间”,表示通过观察和体验,作者希望能够领悟到自然的规律和宇宙的智慧,以此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出异归同禹与颜":这里“出异归同”指的是出入朝廷和归隐山林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禹”指大禹,中国古代传说中治理洪水的英雄;“颜”指颜回,孔子的弟子。这句意思是,无论出仕或退隐,都是人生选择,大禹和颜回就是两种不同的典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和支持。诗中将友人比作出色的贤能之士,有着共同的理想与抱负,此去朝堂,不论是否为官,他们的精神都不会改变。而在这关键的时刻,诗人在赞美友人能力的同时,也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和信任,相信他能够在各种事情的处理中体现出自我的价值,并以此印证上天对他的期待。整首诗充满了积极的信念和对朋友的深厚情感,体现出诗人深远的洞察力和高尚的品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苏修撰赴阙四首 其四》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张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56年前后,正值宋仁宗在位期间。在这个时期,张载以博学多才而闻名,曾任国子监祭酒等职。
在创作这首诗时,张载正面临着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的朋友苏轼即将离开长安前往京城任职,这使他感慨万分。一方面,他为自己的好友获得重用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他又对好友的离去感到不舍。这种复杂的情感促使他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此外,这一时期正值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官僚腐败、贫富差距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张载等人的诗文创作往往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来唤醒人们的良知,推动社会的进步。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