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四
白雪楼高压晓霓,楼下波光数毛髪。
邦君登楼赋万景,景与清吟相皎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雪覆盖的高楼映照在晨曦中,楼下的波光粼粼如无数毛发般细腻。国君登上高楼,尽情欣赏万象景色,风景如画,与清澈的诗歌相互辉映。
去完善
释义
1. 白雪:这里指云雾。
2. 压:覆盖。
3. 晓霓:破晓时的云彩。
4. 楼:指白雪楼。
5. 波光:波浪反射出的光芒。
6. 数:测量。
7. 毛髪:毛发,这里用来形容波光的细微。
8. 邦君:君主。
9. 赋:创作诗歌。
10. 万景:各种景色。
11. 景:风景。
12. 清吟:清新脱俗的吟唱。
13. 相:互相。
14. 皎洁:明亮洁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诗人以白雪楼作为背景,突出了它的高度和壮观。“高压晓霓”意味着白雪楼矗立在霞光之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同时,诗中的“楼下波光数毛髪”则形象地展示了白雪楼下的波光粼粼,仿佛能数清楚每一根发丝。这种细腻的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中的画面。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邦君(即地方官员)登上白雪楼,尽情欣赏周围的景色。这里的“赋万景”是指邦君在楼上尽情挥洒笔墨,描绘出无数美丽的景致。而“景与清吟相皎洁”则意味着这些美景与邦君的清新诗歌相得益彰,如同月光一样洁白无瑕。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白雪楼、波光粼粼以及邦君的清吟等元素,展现了大自然与人文的美好融合。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句 其四》,是宋朝诗人魏泰所创作的。诗中的语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是宋朝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到1279年之间。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是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时代。一方面,宋朝的经济、科技和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另一方面,民族矛盾、政治斗争和社会不公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其次,关于作者魏泰的人生际遇,我们知之甚少。但是,从他的诗歌作品来看,他应该是一位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的诗人。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对时代问题的忧虑,以及对社会公正的期待。
最后,我们从时代背景方面来分析。在宋朝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百姓生活困苦,政治腐败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魏泰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的诗歌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映和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