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米元章

标题包含
寄米元章
绿野风回草偃波,方塘疏雨净倾荷。 几年萧寺书红叶,一日山阴换白鹅。 湘浦夕同要月醉,泂湖还忆扣舷歌。 缁衣化尽故山去,白发相思一倍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田野上微风轻拂,水草随波飘摇;清澈的池塘里稀疏的雨滴洒在荷叶上。 曾几何时,我在寺庙中书写满墙的红叶,又有一天在山阴处换来一只白色的天鹅。 夜晚在湘江边与朋友一起赏月沉醉,还在洞庭湖边回忆起船舷边唱起的歌声。 黑色的僧袍化为尘土消散在故山中,我的思念却像白发一样越来越多。
去完善
释义
1. 绿野:春天的原野,这里指代田野。 2. 风回:风吹过后的景象。 3. 偃波:形容波浪平静。 4. 方塘:水池。 5. 疏雨:稀疏的雨点。 6. 净倾荷:洗净荷叶上的雨水。 7. 萧寺:佛寺。 8. 红叶:秋天枫叶的颜色,这里象征秋天的到来。 9. 山阴:山的北面,这里指的是浙江绍兴一带。 10. 白鹅:指王羲之的书法《换鹅帖》。 11. 湘浦:湘江边的水滨地带。 12. 要月:赏月。 13. 泂湖:湖水清澈见底。 14. 扣舷歌:敲击船舷唱出的歌声。 15. 缁衣:黑色的衣服,这里比喻年迈。 16. 故山:故乡的山。 17. 一倍多:更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魏泰寄给米元章的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在各个生活场景中对友情的深深怀念和渴望重逢的强烈愿望。 首联“绿野风回草偃波,方塘疏雨净倾荷”描绘了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与友人漫步在绿野之中,欣赏着岸边随风摇曳的青草,感叹岁月的流逝。同时,又强调了岁月的无情,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凋零。这里,诗人以实景寄托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匆匆的感慨。 颔联“几年萧寺书红叶,一日山阴换白鹅”则运用了历史的典故来表达对友情的深切思念。“萧寺书红叶”是指唐朝诗人杜牧在苏州时曾寄住在萧寺里,他经常在大门前的树上题诗。这里,诗人以此表达对友情的怀念,以及期待有一天能与友人重逢,共享欢乐的时光。“山阴换白鹅”则借用了王羲之换鹅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意和赞美。 颈联“湘浦夕同要月醉,泂湖还忆扣舷歌”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回想起在湘江之畔与友人共度夜晚,共赏明月的美景;又在洞湖之滨一起聆听船桨击水的歌声。这些美好的回忆使诗人更加思念友人,盼望能再次相聚。 尾联“缁衣化尽故山去,白发相思一倍多”则通过对自身变化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执着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衣服已经破旧,头发也渐渐变白,但他对友情的思念却越来越深。这里,诗人用自身的变化形象地表达了友情在他心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渴望重逢的强烈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米元章》是北宋诗人魏泰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公元1056年。魏泰生活在北宋中晚期,他的父亲魏炯时任扬州刺史,家境颇为富裕。在这一年里,魏泰受父亲之命到都城汴京参加科举考试,然而名落孙山,未能取得功名。 在那个时候,科举制度是士人阶层入仕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名额有限、选拔标准不一等问题,许多有才华的士子都难以通过科举进入仕途。魏泰虽有才学,但始终未能金榜题名,这让他倍感挫折。此外,当时政治腐化,官场黑暗,士人纷纷投靠权贵以求晋身,这种现象也让魏泰对现实深感不满。 这首诗的创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诗中,魏泰表达了对自己才能不被赏识的无奈,以及对时局的不满和对友情的渴望。他在诗中将米元章视为知己,希望通过诗歌传达自己的心声,同时也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