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还金授方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志宛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范文正公仲淹家境贫寒,寄居在睢阳朱姓人家,时常与一位道士交往。有一天,道士病重,派人去找文正公,对他说:“我擅长将水银提炼成白金,但我的儿子年纪小,无法承受这个秘密,现在我要把它传给你。”说完就把炼金秘方和已经制成的白金一斤封好,交给文正公,文正公还没来得及推辞,道士就断了气。
过了十几年,文正公做了谏官。这时,道士的儿子也已长大成人,文正公找到他说:“你的父亲有神奇的技艺,他当年去世的时候,因为你还年幼,所以让我保管这个秘方。如今你已长大,应该把秘方还给你。”说完拿出当年封好的秘方和白金交给了道士的儿子,封条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去完善
释义
1.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 睢阳:古邑名,位于河南省商丘市东南。
3. 朱氏家:指朱姓人家,这里是范仲淹的寄居地。
4. 术者:指擅长某种技艺或法术的人,这里是指擅长炼水银为白金的人。
5. 笃:病重。
6. 白金:金属的一种,这里指由水银提炼出来的金属。
7. 一斤: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现在的0.5千克。
8. 封志:封存标记。
9. 谏官:古代朝廷官员,负责向皇帝进谏劝诫。
10. 昔:从前。
11. 俾:使。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歌描述了范仲淹贫困时,与一位擅长炼水银为白金的技术人员交往的故事。在技术人员临终之际,他将这个秘方和已经炼成的白金托付给了范仲淹。后来范仲淹成为谏官,将这个秘方及白金归还给了技术人员的儿子。这个故事体现了范仲淹的诚信品质和高尚品德,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对技术的尊重和传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抚使,负责防御西夏的军事事务。在此期间,他得知有一位名叫魏泰的儒生,因为家贫无法缴纳军粮,不得已出售祖传的黄金以筹款。范仲淹深感同情,便出资购买黄金,同时又教授魏泰医术,以便其能以此为生。
范仲淹出身贫寒,幼年时丧父,母亲改嫁,生活艰辛。但他勤奋好学,成年后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他在任地方官员时,关注民生,体恤百姓疾苦,推行改革措施,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在担任陕西经略安抚使期间,他积极备战,修筑城池,加强边防,为抗击西夏立下赫赫战功。
此时正值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军事防御不足、官僚腐败等。范仲淹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官员,始终关心国家安危和百姓福祉,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儒家仁爱的理念。而魏泰的出现,则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民间的苦难,也更加坚定了他为民请命的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