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别张天觉
秋风十驿望台星,想见冰壶照坐清。
零雨已回公旦驾,挽须聊听野王筝。
三朝元老心方壮,四海苍生耳已倾。
白发故人来一别,却归林下看升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十站的行程,秋天里我遥望着星空,心中浮现的是洁净如冰的仙境。
小雨已经伴随着周公驾驶的车辆走过,耳边响起的是田野间的音乐之声。
在三个朝代中的元勋老人心中依然坚定着信念,他的呼声传遍了天下百姓。
告别了满头白发的故人,他又回到了山林之中,见证着这片土地的繁荣与和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荆门: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湖北省荆门市一带。
2. 张天觉:北宋时期官员,曾担任翰林学士、兵部尚书等职。
3. 十驿:指路途中的十个驿站,这里用来形容距离的遥远。
4. 台星:中国古代对三台星的称呼,代指朝廷或中央政权。
5. 冰壶:比喻高洁的品质和情操。
6. 零雨:即零星小雨,这里形容秋雨。
7. 公旦:指周公旦,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8. 挽须:指老人梳理胡须的动作。
9. 野王筝:指古筝,此处泛指音乐。
10. 三朝元老:指在三个朝代中都有突出表现的重臣。
11. 四海苍生:指全国各地的老百姓。
12. 耳已倾:形容民众的听闻和关注。
13. 白发故人:指年纪较大的老朋友。
14. 林下:指退隐后的生活。
15. 升平:指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荆门别张天觉”,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感慨与期望。首联以“秋风十驿望台星”开篇,描绘出秋日里别离的场景,寓意着季节的变换和情感的流转。同时,“台星”一词又暗含着诗人对于友人的敬仰与赞美之情。颔联以“想见冰壶照坐清”来形容张天觉的高洁品质,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敬仰之情。接着,颈联通过“零雨已回公旦驾,挽须聊听野王筝”两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安慰和支持,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忧伤和无奈的情感。尾联则以“白发故人来一别,却归林下看升平”作为结束,抒发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心境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荆门别张天觉》是宋代诗人魏泰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050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北宋中叶,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在这个时期,魏泰虽然才华横溢,但因为家族出身低微,无法跻身官场。他曾尝试科举考试,但未能成功。这使得他在生活中常常感到孤独和迷茫。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反而更加勤奋地创作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荆门这个地方,魏泰遇到了张天觉,两人志同道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魏泰写下了这首《荆门别张天觉》,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这首诗中,魏泰以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