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挽王平甫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挽王平甫二首 其二
今日临风泪,萧萧似绠縻。 空怀徐穉絮,谁立郑玄碑。 无力酬推毂,平时愤抵巇。 何人令枉状,路粹岂能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今天迎着风流泪,就像是被丝带紧紧束缚。 心里想着徐稚的故事,可又有谁在为他树立石碑呢? 没有能力报答别人的推荐和帮助,平时总是怀着愤怒来对抗那些险恶的人。 谁会去故意诬陷别人呢,路粹那样的行为怎么能够容忍呢?
去完善
释义
1. "今日":今日指现在的意思。 2. "临风":靠近风吹的地方,这里表示作者在风中感伤流泪。 3. "泪":眼泪。 4. "萧萧":形容风声、草木摇落声等,此处形容泪如雨下。 5. "似绠縻":绠是井绳,縻是一种粗麻绳,这句比喻泪如雨下的情景。 6. "空怀":白白地怀念。 7. "徐穉":徐稚,字孺子,东汉时期的名士。 8. "絮":棉絮,此处以絮喻徐稚之言。 9. "谁立":谁能为郑玄立碑。 10. "郑玄":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 11. "推毂":推动车子前进的手柄,此处比喻提携帮助。 12. "平时":平日,平常时候。 13. "抵巇":抵巇是古代的攻城战术之一,用器具从城墙的裂缝中捣入。这里用以形容自己的愤怒情绪。 14. "何人":哪个人。 15. "令枉状":指写歪曲事实的文字。 16. "路粹":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以揭发别人的隐私而闻名。 17. "岂能":怎么可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王平甫的哀思和怀念之情。首句“今日临风泪,萧萧似绠縻”,通过描绘风吹落泪的情景,表现出诗人伤心的程度之深。接下来,诗人以“空怀徐穉絮,谁立郑玄碑”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希望有人能够为友人树立丰碑。紧接着,诗人用“无力酬推毂,平时愤抵巇”来表示自己无法报答友人的恩情,只能通过愤怒来表达内心的不满。最后两句“何人令枉状,路粹岂能为”,诗人质疑为何有人要诋毁友人,认为这样的人并不能做出公正的判断。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深刻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哀思和对邪恶势力的批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王平甫二首 其二》是宋朝诗人魏泰创作的悼亡诗。这首诗歌悼念的对象是王平甫,他是北宋著名的学者、政治家,同时也是魏泰的良师益友。 创作时间为公元1049年,当时正值北宋中期,虽然社会相对安定,但官僚腐败、社会矛盾等问题依然严重。魏泰作为一位有志于国家治理的士人,对时政有着深刻的关注和忧虑。这一时期,他曾任地方官吏,亲身经历了社会现实的诸多问题,这使他更加关注民生和国家的前途。 在人生际遇方面,魏泰早年曾受教于王平甫,受益良多。他们因共同的学术兴趣和治国理念而成为挚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王平甫因病去世,这对魏泰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为了悼念这位良师益友,魏泰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 时代背景方面,北宋中期,科举制度日益完善,士人阶层逐渐崛起。这使得许多有志之士得以进入官场,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然而,官僚腐败和社会矛盾等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使得许多士人开始反思国家的治理方式。在这种背景下,魏泰通过对王平甫的悼念,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关切和对良臣贤相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