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德夫
岳麓楼头卧,湖湘眼底空。
声名无处著,容止与人同。
白发何多日,轻帆不待风。
修门春漏浅,封事倩谁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岳麓楼的屋顶上躺着,湖湘的美丽风景尽收眼底。
声誉没有地方可以附着,容颜举止和普通人一样。
头发已经白了许多日子,轻盈的船帆不需要等待风吹来就能航行。
城门边的春天时刻流逝着,要传达的消息需要拜托谁来传递呢?
去完善
释义
1. 岳麓:岳麓山位于湖南长沙西南。
2. 湖湘:湖南的别称,因为古有湘水穿过今湖南之地。
3. 修门:古代汉水北岸的城门名,借指古都长安的城门。
4. 春漏:春夜计时器滴水之声。漏是指古代计时器的水滴声。
去完善
赏析
《送吴德夫》是一首表达作者与友人别离之情和对友人品格的赞赏的诗。诗中首先描绘了两人临别时的环境:岳麓楼头的卧榻和眼底的湖湘美景。这里的“岳麓楼”是长沙的一处名胜,代表了离别之地,而“湖湘眼底空”则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接着,诗人描述了友人的品格特点:虽声名远播却谦虚待人,容貌举止均与常人无异。这里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品格的高度赞扬。
之后,诗人通过描写“白发何多日”表达了岁月匆匆、年华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两人友谊的长久。而“轻帆不待风”则是以扬帆远航的形象来比喻朋友即将离开的情景。
最后,“修门春漏浅”意味着离别的时刻即将到来,而“封事倩谁通”则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希望他在朝为官能够顺利传达民意,为国家尽心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吴德夫》是南宋诗人陈傅良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光宗年间(约公元1190年)。在这个时期,陈傅良曾任国子祭酒、秘书少监等职位,后因不满朝廷的腐败而辞官回乡。
陈傅良在南宋时期的文人圈中有很高的声望,他与陆游、辛弃疾等爱国诗人有着深厚的友谊。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南宋与金国的对峙时期,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这种时代背景使得陈傅良等文人志士更加关注国家命运,他们希望通过诗歌来抒发爱国情怀,唤醒民众的觉醒。
在《送吴德夫》这首诗中,陈傅良表达了与友人吴德夫分别时的不舍之情。他以自然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江水的奔流不息和柳絮的飘零不定,表达了友情的不易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他也暗示了国家命运的飘摇不定,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期望。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离别之情和家国情怀,展现了陈傅良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风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