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阁记
阁于山与湖之间,山围如屏,湖绕如带,山与湖交相袭也。虞山,嶞山也。蜿蜒西属,至是则如密如防,环拱而不忍去。西湖连延数里,缭如周墙。湖之为陂为寖者,弥望如江流。山与湖之形,经斯地也,若胥变焉。阁屹起平田之中,无垣屋之蔽,无藩离之限,背负云气,胸荡烟水,阴阳晦明,开敛变怪,皆不得遁去豪末。
阁既成,主人与客,登而乐之,谋所以名其阁者。
主人复于客曰:“客亦知河伯之自多于水乎?今吾与子亦犹是也。尝试与子直前楹而望,阳山箭缺,累如重甗。吴王拜郊之台,已为黍离荆棘矣。逦迤而西,江上诸山,参错如眉黛,吴海国、康蕲国之壁垒,亦已荡为江流矣。下上千百年,英雄战争割据,杳然不可以复迹,而况于斯阁欤?又况于吾与子以眇然之躯,寄于斯阁者欤?吾与子登斯阁也,欣然骋望,举酒相属,已不免哑然自笑,而何怪于人世之还而相笑与?”
客曰:“不然。于天地之间有山与湖,于山与湖之间有斯阁,于斯阁之中有吾与子。吾与子相与晞朝阳而浴夕月,钓清流而弋高风,其视人世之区区以井蛙相跨峙而以腐鼠相吓也为何如哉?吾闻之,万物莫不然,莫不非。因其所非而非之,是以小河伯而大海若,少仲尼而轻伯夷,因其所然而然之,则夫夔蚿之相怜,鯈鱼之出游,皆动乎天机而无所待也。吾与子之相乐也,人世之相笑也,皆彼是之两行也,而又何间焉?”
主人曰:“善哉!吾不能辩也。”姑以秋水名阁,而书之以为记。崇祯四年三月初五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阁位于山水之间,四面环山如同屏风,环绕的湖水就像一条缎带,山水相互映衬。虞山,是一座小山。它蜿蜒曲折向西延伸,到这里变得紧密而坚固,环绕着不忍离去。西湖绵延数里,就像一圈围墙。湖泊、池塘像江流一样流淌在四周。这里的山与水形态变化,历经风雨,依旧屹立不倒。阁楼位于平坦的土地中,没有房屋和围墙遮挡,背靠云气,面向烟水,无论阴晴变化,都无法逃脱人们的视线。
阁楼建成后,主人和客人纷纷来此欣赏并寻找合适的名字。
主人对客人说:“你知道河伯自以为懂得很多水吗?我们也是一样。让我们一起向前看看那远处的阳山,就像箭矢中的缺口,层层叠叠像是鬲鼎。当年吴王拜郊的台子,现在已经是荒草满地了。再往西看,江上的众山如同眉毛一般错落有致,曾经的防线已经消失在江流中了。回顾过去千年,英雄们争战割据,早已无法追寻他们的踪迹,更何况这阁楼呢?更何况我们这渺小的身体寄托在这里呢?当我们登上这阁楼,开心地四处张望,举起酒杯祝贺,大概也会哑然失笑吧,那么又有什么好责怪别人嘲笑我们的呢?”
客人回答说:“并非如此。天地间有山有水,山水之间有这座阁楼,阁楼中有我们。我们一起在阳光下嬉戏,沐浴月光,垂钓清溪,感受清风,看待人间琐碎的事务就如同井底之蛙相互比较,用腐臭的老鼠互相恐吓,这是为什么呢?我听说,万物都是这样,没有绝对的真理。因为别人所说的错误而去否定,这就是小河伯而对大海若,轻视孔子却敬重伯夷的原因。因为事物的正确性而去肯定,那么夔蚿之间的怜悯之情,鯈鱼游出水面的情景,都是源于自然的生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虞山:又称乌目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西北部,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2. 嶞山:即小山,这里指虞山。
3. 西湖:泛指江南一带的湖泊,这里的西湖当指常熟市的虞山尚湖风景区内的西湖。
4. 陂:水岸。
5. 寖:同“浸”,浸泡。
6. 胥变:相互变化。
7. 直前楹:正面阳台。
8. 阳山箭缺:阳山,即江苏苏州阳山。箭缺,形容山峰陡峭,像箭一样直立。
9. 重甗:重叠的山峰。甗,古代炊具。
10. 黍离:出自《诗经·王风·黍离》,描述了战乱后荒芜的景象。
11. 参差如眉黛:形容山峰错落有致,如同美女的眉毛。
12. 康衢、蕲国:都是古时的地名,现为江苏地区的一部分。
13. 互笑:比喻世人互相讥讽嘲笑。
14. 区区以井蛙相跨峙:形容人们狭隘的心胸,如同井底之蛙。
15. 腐鼠:腐烂的老鼠,用来比喻毫无价值的东西。
16. 互怜:表示彼此之间的同情和理解。
17. 动乎天机:顺应自然的规律。

去完善
赏析
《秋水阁记》描绘了山水环绕之间的美景以及人们在其中的惬意生活。作者借主客对话表达了超脱世俗纷扰,专注于自然与人性本真的观点。他认为在广袤的天地间,山与湖互为衬托,更显得秋水阁的独特魅力;面对自然之美,人们应摒弃世俗偏见,畅享自然之趣,追求心灵自由与平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水阁记》是明代诗人钱谦益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明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墨客多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
钱谦益在明朝末年的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等职位。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多次受到排挤和陷害,这使他对于功名利禄产生了厌恶之情。在这种背景下,钱谦益选择辞官回乡,过上了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钱谦益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探讨学问,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百姓疾苦,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这种丰富的生活经历,使得钱谦益在诗歌创作中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总之,《秋水阁记》的创作背景反映了钱谦益在明朝末年的人生际遇以及时代背景,展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社会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