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临终作

标题包含
临终作
青霭千峰暝,悲风万古呼。 其谁挂宝剑,应有奠生刍。 皎月东方陨,长松半壑枯。 山泉吾所爱,声到夜台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青山笼罩在朦胧的雾气中,千古的悲风在哀嚎。 谁能佩挂宝剑,应该有祭拜的生刍。 明亮的月亮从东方落下,高高的松树在山谷里枯萎。 我钟爱山间的清泉,它的声音在夜晚的山谷间回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青霭:青色的雾气,此处指山峰间的雾气。 2. 千峰:众多的山峰。 3. 暝:昏暗,这里形容群山在暮色中的景象。 4. 悲风:悲伤的风声,这里形容风声传达的哀伤情感。 5. 万古:漫长的岁月。 6. 其谁:究竟是谁。 7. 挂宝剑:古人有葬剑的习俗,将宝剑挂在墓前表示对死者的尊敬。 8. 应有:应该有。 9. 奠生刍:用活着的草作为祭品,表达对死者的怀念之情。 10. 生刍:指新鲜的青草。 11. 皎月:明亮的月亮。 12. 东方陨:指月亮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 13. 长松:高大的松树。 14. 半壑:半山腰。 15. 枯:枯萎。 16. 山泉:山间的泉水。 17. 声到夜台无:指泉水声音无法传达到地下的死者那里。 18. 夜台:坟墓的别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临终之际,对于人生、自然、生死的思考与感悟。首联以“青霭千峰暝,悲风万古呼”开篇,青霭和悲风是自然景观的描写,体现了诗人此时的心境,既有对自然的感慨,又有对生命的悲痛。颔联以“其谁挂宝剑,应有奠生刍”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借宝剑和生刍寄托哀思。颈联用“皎月东方陨,长松半壑枯”形象地表达出生命的短暂和自然界的无情,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尾联以“山泉吾所爱,声到夜台无”结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留恋和对自然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哲学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终作》是唐代诗人袁陟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农民起义频发,国家政治日渐腐败。 袁陟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他才华横溢,然而仕途不顺,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在人生失意之际,袁陟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诗歌创作。在这首诗中,袁陟以哀伤的心情表达了对生死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在袁陟所处的时代,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人们普遍认为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过程。然而,在面对死亡时,人们仍会感到恐惧和不安。在这种背景下,袁陟通过描写自己的临终心境,表达了人们对死亡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