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宿廖融山斋
清和春尚在,欢醉日何长。谷鸟随柯转,庭花夺酒香。
初晴岩翠滴,向晚树阴凉。别有堪吟处,相留宿草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仍然清和,快乐沉醉的日子多么悠长。鸟儿在山谷中跟随枝叶转动,庭院里的花朵散发着诱人的酒香。
雨后的山岩青翠欲滴,傍晚的树荫下凉爽宜人。这里还有其他的景致可以欣赏,让我们一起留在草堂过夜吧。
去完善
释义
1. 清和:指清明节,又称为踏青节,是祭祖扫墓、行青游春的时节。
2. 春尚在:指春天的气息仍在。
3. 欢醉:快乐陶醉。
4. 日何长:时间过得很慢,有享受悠闲时光的意味。
5. 谷鸟:在深谷中的鸟儿。
6. 随柯转:随着树木的枝叶旋转飞舞。
7. 庭花:庭院中的花朵。
8. 夺酒香:形容花香浓郁,甚至盖过了酒的香味。
9. 岩翠滴:翠绿的岩石上滴着水滴。
10. 向晚:接近晚上的时候。
11. 树阴凉:树下凉爽。
12. 堪吟:值得吟咏、赞美。
13. 相留宿草堂:互相留下住宿在山间草屋中。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生活的五言诗。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景物描写,表现出自己留宿在廖融山斋的美好心情。
首先,诗人用“清和春尚在”概括了春天的美好。“清和”一词表达了春天宁静、和谐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接下来的“欢醉日何长”则体现了诗人与朋友欢聚的心情,以及他们对时光的珍惜。
接着,诗人以“谷鸟随柯转,庭花夺酒香”来描述留宿地的周围环境。这里的“谷鸟”和“庭花”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此外,“夺酒香”更是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花香的浓郁,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样的环境中。
而后,诗人又以“初晴岩翠滴,向晚树阴凉”来形容春天的天气特点。“初晴”意味着天气晴朗,而“岩翠滴”则形象地描绘出雨后青山的景色;“向晚树阴凉”则写出了傍晚时分,树木为人们遮挡阳光,提供凉爽的环境。这两句诗充分展示了春天的美好时光。
最后,诗人以“别有堪吟处,相留宿草堂”作结。这里的“堪吟处”意味着有诗意的地方,也就是指廖融山斋;而“相留宿草堂”则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们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热爱生活、珍视友谊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宿廖融山斋》是宋代诗人杨徽之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020年之间,即北宋初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国家局势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在这段时间里,杨徽之的人生际遇颇为丰富。他曾历任多地官员,后因政见不合辞官回乡,隐居于江南一带。他与当地文人墨客交好,时常一起登山临水,吟咏诗歌。廖融山斋便是他的一位文友的家,他们在此共度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在杨徽之生活的时代,宋代文化蓬勃发展,尤其是诗词艺术达到了高峰。许多文人墨客投身于文学创作,推动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同时,宋代山水田园诗盛行,人们开始关注自然、追求宁静的生活,这也为杨徽之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留宿廖融山斋》一诗中,杨徽之通过对山斋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恬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清晨的美景,以及山斋主人的热情款待,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这首诗不仅是诗人对友情的纪念,也是对他那个时代生活风貌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