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恭谒灵康祠下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恭谒灵康祠下二首 其一
婺女光分邻土壤,赤城标建绝纷埃。 丛祠祗事无终古,灵迹相传有自来。 屋上飞烟梧鼎熟,水边迎棹度船回。 大神如在匪徼福,但欲乞灵消祸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婺女星光照耀着邻近的土地,红色城墙的标志建立在这远离纷扰的尘埃之中。 这里的神庙供奉着永恒的神仙,神秘的传说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 屋顶炊烟袅袅升起,梧桐树旁的香炉散发着氤氲的香气,水边的小船悠悠划过,迎接着归来的船只。 我真诚地祈求伟大的神明赐福,但愿我能借助这神秘的力量消除灾祸和疾病。
去完善
释义
1. "婺女":指婺女星,即二十八宿之一的女宿,位于今浙江金华一带。这里用来代指金华地区。 2. "光分":光线分散。这里意指金华地区由于邻近仙都山而被其光芒笼罩。 3. "赤城":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处,常用于诗词中以表示仙境。这里指的是台州的赤城山。 4. "标建":树立标志。这里意指赤城山作为神仙居所的标志。 5. "祗事":指恭敬地供奉神灵。 6. "无终古":没有终止的时候。这里表示对神灵的敬仰和祭祀永无止境。 7. "灵迹":神灵留下的痕迹。这里指灵康祠这一神圣之地。 8. "飞来":形容烟雾飘荡的样子。 9. "梧鼎":一种烹饪用具,形状像梧桐树,用于煮炖食物。这里借指烧煮的食物。 10. "迎棹":指划船靠近岸边。 11. "度船回":渡船回来。这里指划船离开岸边回到原处。 12. "大神":指灵康祠所供奉的神灵。 13. "如在":如同真实存在。这里表示对神灵的尊敬。 14. "匪徼福":指不祈求神灵赐福。 15. "乞灵":祈求神灵保佑。 16. "祸灾":灾难,灾祸。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灵康祠的过程与感想。诗中,“婺女光分邻土壤,赤城标建绝纷埃”表达了诗人眼中的壮丽景色,犹如婺女星光照射在周围的土壤上,赤城山作为标志矗立在遥远的地方,隔绝了一切纷繁世事。接下来的两句“丛祠祗事无终古,灵迹相传有自来”则强调了祠庙的存在及其长久的香火传承,表现了人们对神明的信仰。紧接着的“屋上飞烟梧鼎熟,水边迎棹度船回”描述了诗人在祠庙中所见的生动场景:烟雾缭绕的祠庙内,香炉里的烟雾弥漫在屋顶;水边的船只迎接宾客,在水面上划出一道道波纹。最后,“大神如在匪徼福,但欲乞灵消祸灾”体现了诗人对神明的敬仰之情,他祈求神明能消除人间的灾祸,保佑百姓平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宗教的尊敬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恭谒灵康祠下二首 其一》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时期的文人谢伋。 在南宋时期,国家处于相对稳定的局势,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当时的文人骚客们常常通过游山玩水、赋诗作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谢伋正是其中之一,他擅长写作诗歌,尤其是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谢伋创作了《恭谒灵康祠下二首 其一》这首古诗。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诗中,诗人通过对灵康祠周围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敬仰之情。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谢伋在南宋时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历史古迹的敬仰,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