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曾使君
江色城霞气象新,中兴岳牧用诗人。
争趋画戟高门地,窃伏荒山涨海濒。
敢望车鱼延传舍,先持笺简具州民。
猿惊鹤讶知吾意,欲醉双岩堂上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映照城市如披上霞光,气象一新;国家繁荣昌盛需要诗人文化的力量。大家都在追求繁华的生活和显耀的地位,而我却在荒山野岭、海滨涨潮的地方默默努力。不敢期待有车马接风洗尘,只希望为人民办事,无愧于自己。山林中的生灵们或许能感受到我的心意,而我也希望能在这双岩堂上欣赏春天的美景,一醉方休。
去完善
释义
1. 江色城霞:江水和城霞的景色。这里指的是江河与城市的繁荣景象。
2. 中兴:指国家由衰转盛的时期。
3. 岳牧:指国家的重臣或地方官员。
4. 画戟:古代宫殿、庙宇等建筑门前常用的装饰性武器。
5. 高门地:指权贵显要的地位。
6. 窃伏荒山涨海濒:作者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在荒凉的山海边隐居。
7. 车鱼:古代高官出行时的排场。
8. 传舍:驿站,此处是曾使君所在地。
9. 笺简:书信。
10. 州民:百姓,此处是作者的自谦之词。
11. 双岩堂:指曾使君的居所。
去完善
赏析
《寄曾使君》是南宋诗人谢伋写给曾使君的一封信。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曾使君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振兴的期待。在这首诗中,谢伋通过对江色、城霞、中兴岳牧等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身处的荒山涨海之地的无奈和对曾使君的敬仰之情。
诗的开篇,“江色城霞气象新”,描述了江山如画的景象,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接下来的“中兴岳牧用诗人”,则表达了对曾使君这样有才华的政治家的期望,希望他们能为国家的中兴做出贡献。
在诗的中间部分,“争趋画戟高门地,窃伏荒山涨海濒”,谢伋通过对比自己的处境和高门地的繁华,表达了对国家振兴的渴望。同时,他也在赞美曾使君的同时,透露出自己的无奈和悲哀。
诗的结尾部分,“敢望车鱼延传舍,先持笺简具州民。猿惊鹤讶知吾意,欲醉双岩堂上春。”,则是谢伋对曾使君的期望和祝福。他希望曾使君能够体恤民情,关注百姓的生活,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和曾使君一起,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最后,他以猿惊鹤讶的形象,表达了对自己愿望实现的信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寄曾使君》是宋代诗人谢伋所作。创作时间是公元1167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战乱频发,百姓生活困苦。
在这个时期,谢伋的个人生活也颇受波折。他年轻时曾在朝为官,后因家族获罪而被贬谪至地方任职。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在地方任职期间,他曾积极推行仁政,关心民生,深受百姓爱戴。
在创作《寄曾使君》时,谢伋已经年事已高,但仍心怀壮志,希望能够为国家尽一份力。他以这首诗歌颂曾使君的廉洁奉公、爱民如子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