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恭谒灵康祠下二首

标题包含
恭谒灵康祠下二首
生求同志论心事,没耸邦人福祸间。 吏奉敕书跻旧典,庙长血食配崇山。 刲羊刺豕来村社,鼓瑟吹笙出市闤。 报祭丰年更晴日,稻秔充羡老农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学生请求分享心中事,忘掉国家的幸福和灾难。 官员遵奉皇帝的旨意学习古代礼仪,庙宇的长官受到祭祀,与高山一同被尊崇。 在村庄里宰杀牛羊,在市集上奏乐歌舞。 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农民欢喜自足。
去完善
释义
1. "生求同志论心事":此句中的"生"表示活着的人,"同志"指有相同志趣、理想的人;"论心事"即谈论各自内心的想法和见解。全句意为在世时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彼此的心事与想法。 2. "没耸邦人福祸间":"没"在此处是指去世或死亡,"耸"在此是影响、牵动之意,"邦人"指的是国家百姓,"福祸"即幸福与灾祸。整句意味着逝者离世后仍能影响到国家的百姓们的福祉与灾祸。 3. "吏奉敕书跻旧典":此句中的"吏"可理解为官员,"奉"是接受、执行的意思,"敕书"是皇帝发布的命令或指示,"跻"有接近、达到的含义,"旧典"代表过去的法规制度或先例。整句意思是官员根据皇帝的命令去执行和完善过去的法规制度。 4. "庙长血食配崇山":这句中的"庙长"可以理解为先人的祠堂,"血食"是指用动物的血祭祀祖先神明,"配"是匹配、合适的意思,"崇山"通常代表高山,这里可能是指神明的居所。整句意味着通过血食祭拜的方式,让逝去的先人与神明同在高山之上。 5. "刲羊刺豕来村社":此句中的"刲羊"是用刀割杀羊,"刺豕"即用针宰杀猪,"村社"在古代是指村民举行公共活动的地方,如祭祀、集会等。整句描绘了在村社举行祭祀活动时,人们准备猪肉、羊肉等供品的情景。 6. "鼓瑟吹笙出市闤":这句中的"鼓瑟"是通过弹拨瑟这种乐器发出声音,"吹笙"是用口吹奏笙这种乐器,"市阛"是城市的街道市场。整句意味着在市集的街道上,人们在鼓瑟吹笙庆祝祭祀活动。 7. "报祭丰年更晴日":此句中的"报祭"是对神的报答与祭祀,"丰年"是指丰收的年份,"更"是交替、更换的意思,"晴日"指的是晴朗的天气。整句意味着在丰收的年份,选择晴朗的日子向神明汇报并感谢他们的庇护。 8. "稻秔充羡老农閒":这句话中的"稻秔"是指稻谷,"充羡"表示充满、丰富,"老农"是指年长的农民,"閒"在此为休闲、闲暇。整句意味着丰收时节,稻田里的谷物非常丰富,农民们得以在闲暇时光欣赏这片丰收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祭拜诗人心中敬重的历史人物的诗歌。首联描述了诗人之所以会来拜祭这位历史人物,是因为他生时与诗人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曾共同谈论心事,共享生活的喜悦和忧虑;而去世后,他又是人们心中的福音,能够带来福祉和庇佑灾祸。 颔联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诗人以官吏奉皇帝的命令去修缮其庙宇、重新按照旧有的礼制进行祭拜,强调了这位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和崇高地位。 颈联则描绘了拜祭的场景:割肉祭祀的历史人物,鼓瑟吹笙的百姓,一片热闹繁荣的景象。这体现了人们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尾联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他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丰收的喜悦能够让农民们度过闲暇的时光,同时也寓意着国泰民安的生活景象。整首诗充满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情感真挚,令人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恭谒灵康祠下二首》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仁宗时期,大约是公元1023年至1063年之间。这一时期是宋朝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迅速,文人墨客云集,诗歌创作繁荣。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诗人谢伋正处在一个人生转折点。他原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员,但由于种种原因,被迫离开官场,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在这段游历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文学、哲学和时事问题。这也使他有机会深入了解民间疾苦,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在游历过程中,谢伋来到了灵康祠,这是一个供奉着古代忠臣烈士的地方。在这里,他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联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国家现状,于是写下了这两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忠臣烈士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社会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