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天台
有妹有弟奉亲慈,我因官事独此縻。
涛江身隔一万里,永日心思十二时。
恋豆岂能劳远驾,临流端欲赋清诗。
故山尚有茅茨旧,端策何须更拂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家里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陪着父母,因为我因公事滞留在这里。与江水相隔一万里的距离,我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着家乡。亲近豆子般的亲情怎么能让我劳累地去远行看望呢?面对流水,我只想作一首清新的小诗。故乡的山上还有我儿时的茅屋,何必需要去占卜吉凶呢?
去完善
释义
1. 怀天台:作者怀念天台时的情感。天台,地名,位于浙江省天台县。
2. 谢伋(ji):南宋文人,字景思,号篔谷,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
3. 亲慈:指父母亲人。
4. 因:因为。
5. 官事:公务,这里指谢伋任职在外。
6. 独此縻:独自被政务所束缚,不能回到故乡。
7. 涛江:波涛汹涌的江河,这里借指远离家乡的情景。
8. 永日:漫长的日子。
9. 心:思乡之情。
10. 十二时: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
11. 恋豆:形容对家乡故土的留恋。
12. 劳远驾:劳烦远方的来客。
13. 临流:面对流水,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4. 端欲:很想,表达强烈的意愿。
15. 赋清诗:创作清新脱俗的诗篇。
16. 故山:故乡的山山水水。
17. 茅茨(ci)旧:茅草屋,指作者故乡的简陋居所。
18. 端策:古代卜卦的一种方式。
19. 拂龟:拂拭占卜用的龟甲。
去完善
赏析
《怀天台》是南宋诗人谢伋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在本诗中以思念故乡和家人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之情。
首联“有妹有弟奉亲慈,我因官事独此縻”点明了诗人因公务在身,不能陪伴亲人左右,以兄妹兄弟侍奉双亲的情景反衬自己的孤独。诗人以一种质朴、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不能陪伴家人的无奈。
颔联“涛江身隔一万里,永日心思十二时”通过具体的数字形象地刻画了与家乡的距离以及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的深情。面对滔滔江水,诗人用“一万里”凸显距离之遥远,而时间上则用“永日心思十二时”来表现出他思绪纷繁无法排遣。
颈联“恋豆岂能劳远驾,临流端欲赋清诗”,表明即使有家人亲手所做的菜肴,诗人也无法品尝到其美味,只能通过写诗来表达对此的怀念之情。这里“恋豆”借用了《汉书·陈遵传》中的典故,表达了他对故乡美食的深切怀念。
尾联“故山尚有茅茨旧,端策何须更拂龟”描绘了家乡旧宅的景貌,表示诗人在外为官,不必再为此烦恼。其中“端策”一词源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寓意整理思路,联系前后文来看,此句意味着诗人身在远方,却心系家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怀天台》是南宋诗人谢伋于淳熙五年(1178年)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淳熙年间,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诗人谢伋曾任地方官,了解民间实情,他忧心国事,深感责任重大。谢伋曾游历天台山,对山景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此时他已远离家乡,怀念起过往的情景,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在创作《怀天台》时,谢伋正身处一片社会动荡、民族危机之中。他在任地方官期间,目睹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迫切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民众带来一些改变。但无奈朝政腐朽,无法实现他的抱负。心怀感慨之下,他回忆起了当年游览天台山时的美好时光,遂以诗寄情,表达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往事的怀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