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洪景伯正字分绣阁

标题包含
洪景伯正字分绣阁
层屋周遭列岫围,碧滋红彩眩晴晖。 境中一段明绫出,望外千春碎缕归。 叠嶂分留女娲练,飞流不杂卫文衣。 主人亦是登临客,凤阁明年咏紫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周围层层的楼房环绕着青山,阳光照耀下的红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眼前的美景就像一幅明亮的丝绸画卷,眺望远方能看到春天的丝丝气息回归。 山峰如同女娲遗留的绸带,飞流瀑布犹如纯净无暇的华服。 这里的主人也是喜爱登高揽胜的游人,明年将在凤凰阁上咏颂紫薇花的盛放。
去完善
释义
1. 洪景伯:南宋文人,与题目中的"正字分绣阁"并无直接关系,可能是作者提及的友人或地位显赫者。 2. 绣阁:华美的楼阁,这里可能指代某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3. 周遭:周围、四周。 4. 列岫围:山峦环绕。列,排列;岫,山峰。 5. 碧滋:绿色植物湿润的样子。滋,滋润、湿润。 6. 红彩:红色的彩霞或者彩带。 7. 眩:使...眩晕,这里可以理解为让人眼前一亮的美景。 8. 晴晖:晴天阳光照射下产生的光辉。 9. 境中一段明绫出:这句意思是,在景物之中,仿佛出现了一段明亮的丝绸。明绫,华丽的丝织品,这里用来形容景色如诗如画。 10. 望外千春碎缕归:这句意味着站在远处看去,如同看到千万片飘零的丝带。千春,即千年,是时间久远的表现。碎缕,零落的丝带。 11. 叠嶂分留女娲练:这句意味着层层叠叠的山峰像女娲补天剩下的五彩石那样各有特色。叠嶂,重叠的山峦;女娲练,女娲补天的五彩石,这里用作比喻美丽的景观。 12. 飞流不杂卫文衣:这句表示飞泻而下的瀑布如同古代官吏整洁的服装,不受任何杂质影响。飞流,瀑布;不杂,纯净无杂质;卫文衣,古代官吏的礼服,这里用来比喻瀑布的洁净。 13. 凤阁:凤凰阁,象征华丽和高贵。 14. 明年咏紫薇:这句意味着希望来年还能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景色并为之吟咏诗篇。紫薇,一种植物,通常用于隐喻美好的景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诗人以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令人陶醉的氛围。 首联“层屋周遭列岫围,碧滋红彩眩晴晖”,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绣阁周围的景色,四周的山峰环绕着楼阁,阳光照射在红色和绿色的植被上,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 颔联“境中一段明绫出,望外千春碎缕归”,则通过比喻的手法表现出诗人的想象。诗人将绣阁比喻为一幅精美的丝绸画,而四周的风景则是这幅画的点缀,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千春碎缕归”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颈联“叠嶂分留女娲练,飞流不杂卫文衣”,再次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峰和瀑布分别比作女娲和卫文,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些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韵味和美感。 尾联“主人亦是登临客,凤阁明年咏紫薇”,则表达了诗人对绣阁主人的赞美之情。主人也是一位热爱山水、善于欣赏自然美景的人,与诗人共享这美好的时光。诗人期待着明年还能在这里共同欣赏到美丽的花朵,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之,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宋时期,诗人的灵感往往来源于他们生活中所遇到的事件和社会现象。在此背景下,诗人谢伋创作了这首诗《洪景伯正字分绣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正值北宋年间。 在这个时期,北宋国家繁荣昌盛,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谢伋作为当时的文人墨客,对于世事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感慨。他的诗句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无奈。 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是:北宋时期,科举制度逐渐成熟,士人阶层兴起,他们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然而,随着士人阶层的扩大,官场腐败、科场舞弊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谢伋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对社会的现状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因此,在这首诗的创作中,谢伋通过描述洪景伯正字分绣阁的场景,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深关切。他希望人们能够关注到这些问题,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